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曹魏邺城:首创中轴线布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曹魏邺城:首创中轴线布局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03/16/4153217_1135642566.shtml

曹魏邺城是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布局的首创者,其考古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从1983年开始的系统考古工作,揭示了这座"中轴对称"都城的诸多秘密,但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


图1 邺北城平面复原图(徐光冀,1993)


图2 曹魏邺城平面复原图(傅熹年,2001)


邺城周边遗迹示意图。(邺城考古队供图)

邺城,这座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的"六朝古都",从公元204年到公元577年,先后作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长达370余年。其历史地位与南京比肩,两者同为"三国故地、六朝古都"。南京是"南六朝",邺城是"北六朝",两者均未实现全国范围的大一统,但都历经多个割据王朝。


2018年11月25日,邺南城宫城区206号大殿出土莲花覆盆檐础。(邺城考古队供图)

考古学者们注意到,从长安到洛阳,中国都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缺环:城市怎么从规律性不强变成有中轴线?怎么从一重或两重城圈变成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重城圈?什么时候开始按功能进行分区?棋盘格状的里坊结构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邺城'上承秦汉、下启隋唐',邺城考古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把缺环弥补起来,建立和完善中国中古时期的都城发展序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邺城考古队负责人何利群这样解读。


2012年1月16日,何利群在邺城遗址东郭区佛教造像埋藏坑遗迹进行现场发掘。(邺城考古队供图)

"考古是需要'运气'的,但这种'运气'是建立在几代人不断积累的基础之上。"何利群说,都城考古没有那种"金碧辉煌",但相较于其它默默发掘了几十年的大型都城而言,邺城考古无疑是"幸运"的。

徐光冀是"六朝古都"重见天日的关键人物,也是邺城考古的"奠基人"。徐光冀他们发现,虽然此前中轴对称的建筑和建筑群很多,但邺城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开始出现中国古代都城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具有唯一性、礼仪性、等级性,它是最高等级的、封建礼仪的象征。最终确认了曹魏邺城单一宫城、中轴对称、功能分区规整有序的城市布局。


邺城平面布局与中轴线示意图。(邺城考古队供图)

"邺城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第一座'中轴对称'的大型都城。"对此,何利群表示,曹魏邺城之后的都城营建,继承了邺城中轴对称以及单一宫城、按功能进行分区这三大特点,它们一脉相承,最后凝结成隋唐长安城。

"隋唐长安城堪称中古时期中国都城建设集大成者,其布局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的古代都城建设。从北宋的东京城到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是在隋唐长安城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日本、韩国的都城建设也受到强烈影响。"何利群说。

"还要再做一百年"
"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外郭城在哪。其实外郭城东西南北的大概位置已经推断出来了,但是找不到城墙。"邺城考古队第二任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岩石说,考古学是一门实证科学,推测的结果找不到实证,这是最大的困惑。

邺城遗址位于临漳县西南部,分为邺北城和邺南城,内城面积约14平方公里。它是中国少见的没有叠压在大城市地下的大遗址,也是国家首批36处大遗址之一。

现实情况是,邺南城外郭城区据推测约100平方公里。"要在这么大的范围内捞一个几米宽的夯土墙,就像大海捞针一样,谈何容易。"朱岩石说。

朱岩石表示,不能否认,邺城考古40年来取得了很大收获,但距离科学、全面、准确地解释邺城那个时代、解释邺城都城全貌还差得很远,考古工作者们掌握的信息仍然九牛一毛。

"我们迄今才发掘了4万余平方米,只是从蛛丝马迹中找到了一些推断的依据,捕捉到了一些有关邺城的宏观的、概括的信息。如何能够真正运用这些信息,更加丰满、生动、科学、全面地去阐释邺城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朱岩石说。

谈及邺城考古的未来,徐光冀断言,"还要再做一百年"。

邺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今邯郸市临漳县境内,因"三国故地,六朝古都"而名扬海内外。

据史料记载:"邺"之名,始于黄帝之孙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始居地(今为临漳县香菜营乡邺镇一带。邺,业之居住地也。)距今4000余年。

春秋时期,出于军事与政治的需要,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始筑邺城等九城,邺城的政治、军事地位就凸显了出来。

战国时期,魏文侯支持李悝进行变法,魏国经济、军事、国力大力增强,进而使其迅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因邺城位于赵、魏、齐等国交界的战略要冲,魏文侯将邺城设为陪都,大有明成祖朱棣将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的"天子守国门"之意。

公元204年,因官渡之战大败袁绍的曹操进据邺城,开始营建邺都,邺城自此成为我国北方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

公元314年西晋时期,为避晋愍帝司马邺名讳,因邺北临漳河而改名为"临漳"。

公元580年,因代表关陇集团的隋文帝杨坚意图以西安为首都、兼以洛阳为辅地,进而实现以关中制衡全国的战略需要;解决北周皇族名将、邺城地方军阀集团尉迟迥在邺城对其的威胁,隋文帝杨坚在击败尉迟迥后下令焚烧邺城,六朝古都毁于一旦,成为废墟。

邺城遗址现多分布于临漳县习文乡、香菜营乡境内,其于1988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全国36处大遗址之一。现有邺城博物馆建馆陈列。邺城长据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多世纪,其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且独具特色,并又分支出七大文化脉系。

建筑文化

曹魏时期的邺城首先出现了全城的中轴线和对称布局,出现了宫城、官署与民居分区而设,出现了"前朝后寝"的宫区设置,开创了都城建设中轴线对称布局、功能分布、规划严整的先例,对隋唐长安城、日本奈良城、元大都(北京城)、明清北京城乃至后世的都城建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邺城还有其最著名的建筑代表:金凤、铜雀、冰井三台。数千年来因漳河多次泛滥,三台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时至今日冰井台已荡然无存,制高点铜雀台仅高5米,只有金凤台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建安文化

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在邺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以及蔡文姬为主体的"邺下文人集团",他们辞赋慷慨,谈诗论文,开创了一代风格刚健,情调激越之文风,留下了大量的词赋文论作品,形成了史称"建安风骨"的"建安文学"流派。

邺城建安文化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也曾言道"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有着划时代的表现的"。

佛教文化

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长期战乱不已,人民流离失所,困顿不堪。由于佛教宣扬"今生受苦、来世享福"的六道轮回观,再加上邺城长期作为北方都城的特殊人文环境以及统治阶级的支持与推崇,佛教在邺城得到了空前繁荣,一度成为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的文化传播中心。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002年,临漳县赵彭城村东魏北齐佛寺方形木塔遗迹出土,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12年"全国六大考古发现"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出土文物2895件(块),级别之高、种类之多,堪称典范。这两次重大考古发现,印证了南北朝时期邺城佛教的盛行,同时也为研究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史料。

鬼谷子文化

道教祖师之一,兵法大成者,纵横家创始人鬼谷子,原名王诩、王禅,道号玄微子。相传为临漳县香菜营乡盐食村人。他创办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所军校,培养出了张仪、苏秦、孙膑、庞涓、毛遂等一批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纵横家,其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的思想理论已经融入了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影响深远。

2010年5月,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分会在临漳举办了中国鬼谷子文化高峰论坛,临漳被授予"中国鬼谷子文化之乡"、"鬼谷子故里"、"鬼谷子诞生地"。2014年7月,"鬼谷子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西门豹文化

西门豹为战国时期魏国(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魏文侯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战国时期伟大的唯物论和无神论者。西门豹任邺令时,破除迷信、倡导科学、投巫治邺、凿渠治水、除暴安良、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爱戴。其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直到现在,"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还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妇孺皆知的伟大历史人物。邺人为表示对西门君之敬仰,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在漳河边建造了多座祠堂。2008年,临漳县文物部门发现了距今1600多年的后赵石虎时的西门豹祠奠基石。现这块历史的见证基石收藏于临漳县邺城博物馆之内。

成语典故文化

邯郸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据专家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584条。其中400多条成语典故都出自邺城,彰显了邺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特征。

其中既有西门豹治邺、鬼谷子授徒、曹孟德纳贤等历史故事,也有曹冲称象、巧夺天工、破釜沉舟、快刀斩乱麻等成语典故,彰显了邺城文化以及邯郸文化脉系的博大精深。

墓葬文化

邺城长期作为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政权中心,有"六朝古都"之美誉,因此其境内近年来陆续发现了大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这些墓葬呈现了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的时代特征,且独具魅力。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墓葬有邺城附近的板堂、习文汉代大墓、芝村珍妃墓和邺城西南20里的曹魏大墓以及邺西磁县北朝皇家墓群等。魏晋时期墓葬出土文物以陶器、铁器、石器为主;北朝时期墓葬出土文物以仪仗俑、妓乐俑、彩色壁画等为主,这些出土的文物见证了当时的历史,同时也为邯郸文化脉系之一的邺城文化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