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起底“三大争议”——写在伊利股份又一个低迷时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起底“三大争议”——写在伊利股份又一个低迷时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1724938357/302723279

各类社交媒体的发展让信息传递速度陡增,特别是短视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信息来源。随着当前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其实很粗浅的争议或是谣言并不能轻易忽悠大众,但是稍显专业再参杂一些煽动意味的观点则很能形成舆论。伊利乃至整个乳业便是很好的例子。

2020年7月中旬6500字“雄文”《深扒蒙牛伊利六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一文引爆网络,文章直指两家头部乳企的种种“恶行”,该文影响力不可谓不深远,时至今日,一但有人提及蒙牛伊利,评论区必定有人提到这个文章里的内容。这篇文章派生出乳业的三大争议,且三大争议互相勾稽,想找寻其中真相颇具困难。虽然本人系伊利小股东,有利益相关,但本文将力求详述事实,不偏不倚。

争议一:“乳业大公司左右国家乳制品标准”

这个争议的焦点在于三聚氰胺事件过后的2010年4月,卫生部乳业新国标正式颁布,新的国家标准中,生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不低于2.95%降到了2.8%,细菌含量(菌落总数)从2003年的不超过50万提高到200万,均为历史新低。在丹麦,在新西兰,在几乎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可见中国生牛乳质量标准确实很低。

在说明如此低的行业标准是否源于两大乳业公司之前,先介绍当时的几件事。

一、在中国发生牛奶掺假的地方,原料牛奶中掺入了水以增加体积。由于牛奶被稀释,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变低。而使用牛奶进行下一步加工(比如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公司,一般通过测量含氮量来检测蛋白质含量。因此,添加三聚氰胺能提高牛奶的含氮量水平,从而造成蛋白质水平虚高。向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没有得到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食品标准委员会)或者任何国家机构的批准。

二、15年前中国奶牛的小规模养殖比例较高(超过70%),因养殖水平低、奶牛生存环境较差导致菌落控制不易。同时,粗饲料结构单一,奶农不舍得花钱购买优质饲料,导致奶牛蛋白含量也偏低,国家标准从2.95%降到2.8%的用意是怕强制性新国标定高了,要么会增加散户奶农造假的几率,要么出现企业拒收,奶农倒奶,则事关三农稳定。

而争议原文提到“2010年,蒙牛和伊利宣称由于三聚氰胺事件,不能往牛奶添加工业原料,所以无法提高奶源质量和制奶技术,就降低了检验标准。”这句话全网搜索不到任何可靠消息来源,降低行业标准由这两家企业裁定的说法子虚乌有。

其实2011年的一则报道就提到,时任新国标专家起草组组长王竹天承认,新国标是“各方利益协调后的产物”,而这个利益协调源自我国乳业行业目前存在两个协会, 一个是中国奶业协会, 一个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奶协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农业部,乳制品协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要纷争在于常温奶和巴氏奶的利益纠葛,也有报道指出蛋白质含量2.8%由代表养牛业利益的中国奶协最终确定。但是两家协会最新的年会信息显示,蒙牛伊利在两个行业协会只是充当会员的身份,这进一步验证了原文的荒谬。


争议二:“农垦乳业联盟”成立是因为不认可蒙牛伊利低标准

2015年11月18日中国农垦乳业联盟在北京成立,将通过实施联盟、联合、联营战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乳制品,引领中国乳业转型升级。其联盟成员除光明外均系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小型乳企,这个联盟成立距离国标发布已过去五年,如果真如网上言论所说,是一些乳企不认可伊利蒙牛低标准自发成立,为什么时间间隔这么久?此外,2015年全国农垦系统奶牛存栏139.2万头,占全国奶牛总存栏的9.5%;原料奶产量375.1万吨,占全国的10.1%,这样的体量如何让人相信该组织是所谓要重塑中国乳业生态的角色。

关于该联盟成员产品质量,首先可以看三聚氰胺事件各企业的抽检数据


数据显示,三聚氰胺事件里三大乳企都有不合格产品被检出,并非哪个组织就一定好。可见,蒙牛伊利和农垦联盟也是不实传闻。

争议三:“蒙牛、伊利平价奶没有奶味,牛奶兑水”

首先我们要知道奶香味的浓度高低由乳脂肪决定,这也就是为什么全脂奶香味比脱脂奶更浓,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很多人认为蒙牛伊利的奶没有奶香味就是兑水了,这也是绝对的误解。

而现代牛奶的制造工艺的一个重要步骤叫均质,因为原奶是一种水包油的乳液,亦即油(脂肪)分散存在于水中,这时候的脂肪球的平均粒径为3.5µm。 静置后,原奶中的脂肪会上浮并形成多余的乳脂层,为了使牛奶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生牛乳被高速送入两块钢片之间一条非常小的缝隙(称为均质装置)之中。 实际上,缝隙的宽度不超过一缕头发的宽度,而缝隙越小,乳液就越稳定。 在将牛奶压入缝隙的过程中,脂肪球会发生裂解,形成直径小得多的脂肪球。 脂肪球的平均直径会减小至远低于1µm的程度。这就解释了很多人说,现挤的牛奶一煮就有奶皮,而蒙牛伊利的没有,但是这反倒是现代工艺下合格牛奶的特征。下图是本人实地参观伊利工厂拍摄。

另外,近几年网红牛奶盛行,这些牛奶流行的原因大都是因其“奶香味足”,在2022年一批网红牛奶被爆出违规添加丙二醇,这正是其香味的来源,而该事件过后,当消费者购买同品牌新产品就发现口味”大不如前“。

下图是一位个人博主的检测结果(侵删)

作为消费者,我也喝过许多小众品牌牛奶,确实比蒙牛伊利的纯牛奶多了一股独特的奶香,但是如果你喝过蒙牛伊利的调制乳,会发现小众品牌的纯牛奶和蒙牛伊利的调制乳口味接近。

在仔细分析上述事情,我也明白了为什么蒙牛伊利任凭网络多年抹黑也没有出来辟谣。可能是风评确实不好可能会越洗越黑,再一个就是在行业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的年代,以蒙牛伊利的体量,费心思去和小微企业争利实在不好看,不如提升自己的研发创新能力,创造中国乳业更好的未来。

当前,由于牛奶原奶收购价持续下跌,导致奶价和成本出现了国家奶牛体系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倒挂。有效需求不足的当下,市场普遍预期伊利扣非净利润将双位数下滑,股价是否已经覆盖这个预期?可能要等到即将披露的半年报才知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