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1.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c53b86431806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和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本文从流行病学现状、危险因素及其影响等方面,全面阐述了甲状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为预防、治疗和健康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1. 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现状

最近几十年,全球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迅速增长,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几乎增长了2倍。中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同样呈上升趋势,《2021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甲状腺癌排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的第4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第5版分类,甲状腺滤泡起源的肿瘤为甲状腺内最常见的肿瘤,其中恶性肿瘤包括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高级别分化型甲状腺癌(DHGTC)、低分化甲状腺癌(PDTC)和甲状腺未分化癌(ATC)。近年来,全球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快速上升,然而死亡率则稳定保持在较低水平。


图1:1990—2021年全球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趋势


图2:1990—2021年中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趋势

2. 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

对于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近年来快速上升的原因,意见尚不统一。有学者认为主要与过度诊断相关,筛查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资源的普及导致发现更多小且低风险病灶;但也有学者认为,甲状腺癌发病相关环境危险因素的变化,如碘摄入量、肥胖等也有可能导致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

2.1 生理因素

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与性别及年龄相关。世界范围内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男性,中国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左右。这些现象提示女性生育相关因素可能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

2.2 生活和环境因素

2.2.1 电离辐射

暴露于电离辐射是甲状腺癌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核电站或核武器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以及一些医疗设备检查是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如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产生的核污染物、暴露于头颈部和胸背部上端的放射性检查等。儿童时期的电离辐射暴露史与PTC密切相关,可能与儿童对放射线较成人更加敏感有关。

2.2.2 肥胖

近年来全球肥胖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都在增长,并且两者的变化几乎同步。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无论儿童或成人,超重或肥胖均可能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超重和肥胖对甲状腺癌的影响与其病理学分型有关,可能增加PTC和ATC的风险,而降低MTC的发病风险。肥胖影响甲状腺癌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影响甲状腺激素和雌激素通路等影响发病风险。

2.2.3 碘摄入量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人体每天通过饮食摄入一定量的碘。WHO推荐的碘摄入量为:0~59个月学龄前儿童为90 μg/d,6~12岁儿童为120 μg/d,1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为150 μg/d,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为250 μg/d。碘摄入量和甲状腺疾病的发病风险呈“U”型曲线,摄入缺乏或过量均可影响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发展。碘的长期过高或过低摄入可能导致脑垂体过度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使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从而可能诱发甲状腺癌。此外,碘摄入量还与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分型有关,碘摄入过量则PTC的发病率升高,而碘摄入不足可能导致FTC的发病率升高。

2.3 遗传学因素

甲状腺癌发病率的种族差异提示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史是甲状腺癌可能的危险因素,约5%的患者有相同类型的甲状腺癌家族史,且部分研究显示,家族性甲状腺癌比散在发病的甲状腺癌预后差。原癌基因突变、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和抑癌基因失活等均可能导致甲状腺癌变。目前被普遍认可的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或预后有关的基因有RET、BRAF、RAS和p53等。

3. 影响甲状腺癌发展和预后的相关因素

甲状腺癌患者大多数预后良好,生存期达10~30年。甲状腺癌的发展和预后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了解这些相关因素,对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和健康管理有重要意义。

3.1 病理学分型

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分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TC多见于30~45岁女性,较早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化较好,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良好;FTC常见于50岁左右中年人群,中度恶性、可侵犯血管,经血运转移至肺、肝、骨及中枢神经系统,预后较PTC差。MTC较为少见,恶性程度高,可有颈部淋巴结侵犯和血行转移。ATC最为少见,但侵袭性强,发病迅速、恶性程度高,预后差,1年生存率仅5%~15%。

3.2 临床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发布的甲状腺癌TNM分期系统是目前公认的评估患者生存预后的参考标准,AJCC于2017年更新发布了第8版TNM分期系统。根据该分期方法,临床上把肿瘤大小、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作为评定甲状腺癌分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在DTC中,肿瘤直径>4 cm、癌组织突破腺体、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者预后较差;TNM分期Ⅰ、Ⅱ期预后较好,Ⅲ、Ⅳ期较差;多灶性甲状腺癌也被列为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3.3 生理因素

虽然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但女性的总体预后优于男性。甲状腺癌确诊时的年龄也是影响甲状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AJCC将年龄>45岁作为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第8版甲状腺癌TNM分期系统将高危年龄由45岁提升至55岁。

3.4 遗传学因素

不同种族甲状腺癌生存率存在差异,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甲状腺癌的发病和患者预后。在基因层面,前述影响甲状腺癌发生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也可能对甲状腺癌的发展和预后产生影响。

3.5 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学状况可能影响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例如,一项针对美国甲状腺癌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的脆弱性使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下降,且总体脆弱性的增加与PTC晚期分期的可能性增加及进行指定治疗的可能性降低有关。

4. 结语

甲状腺癌作为内分泌系统和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球迅速增长,同时在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女性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辐射暴露、碘摄入水平、内分泌紊乱、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等。了解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现状,探索其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对于甲状腺癌的预防、治疗和健康管理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甲状腺癌流行病学现状的人群研究数量较少,未来可基于甲状腺癌危险因素进行高危人群的识别与干预研究,从而预防肿瘤,减少疾病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降低医疗成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