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RH阳性”“RH阴性”是什么意思?
血型“RH阳性”“RH阴性”是什么意思?
在孕期检查中,很多孕妈妈看到血型报告上的“RH阳性”或“RH阴性”字样时,往往会感到紧张和担忧。那么,这些术语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们对母婴健康有何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血型的定义及分类
血型是指血液成分表面的抗原类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国际输血协会已确认的人类红细胞有378个抗原,其中345个抗原构成4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
其中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是人类红细胞表面抗原系统中最重要的2类。ABO血型系统包括A、B两类常见的抗原;Rh血型系统包括5种抗原,分别是D、C、c、E和e。其中D抗原是Rh血型系统中最重要的抗原,其抗原性最强,因此临床上通常把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无D抗原者称为Rh阴性(也就是熊猫血)。据统计,Rh阴性发生率在欧美地区最高,为15%17%;中国人群Rh阴性发生率较低,为0.3%1%,其中汉族人群Rh阴性发生率为1%,因为比较罕见,Rh阴性血型在中国也称为熊猫血型。
熊猫血的独特之处
ABO血型抗体为规则抗体,即红细胞上没有某种抗原,那么血浆中则会存在其对应的抗体,此类抗体属于IgM抗体,不能通过胎盘。
不规则抗体是指ABO血型系统以外的其它血型系统抗体,他们的产生没有规律性,一般需要经抗原刺激才可能产生,因此被称为不规则抗体。Rh阴性孕妇因为输血、妊娠等原因,血液中可能检出抗-D抗体称为致敏。抗-D抗体就属于不规则抗体中的一种,此类抗体属于IgG抗体,可通过胎盘。
首次妊娠Rh阳性胎儿的Rh阴性孕妇在妊娠晚期或临产时,胎儿少量含有D抗原的红细胞进入母体,可刺激母体产生抗-D抗体,由于初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很少,且活性相对较弱,故首次妊娠一般不发生新生儿溶血。当再次妊娠Rh阳性胎儿时,孕妇在D抗原的刺激下可产生大量抗-D抗体,大量抗-D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上的D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引起胎儿或新生儿溶血病,严重者还会出现胎儿贫血、心力衰竭、水肿,甚至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等。
熊猫血的孕妇二胎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吗?
不一定!研究表明,孕期未注射Rh(D)免疫球蛋白的Rh阴性孕妇如分娩Rh阳性新生儿,则有16%会发生致敏,其中2%在分娩时发生,7%在产后6个月内发生;其余7%虽然被致敏,但由于致敏太微弱而不能检测到抗体,当再次妊娠Rh阳性的胎儿时,则会显现出来。致敏的主要原因为孕晚期母胎输血,其他常见致敏事件包括: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先兆流产、异位妊娠等;孕期进行的一些临床操作,如绒毛膜穿刺、羊膜腔穿刺和脐静脉穿刺等,也可引起致敏。
熊猫血孕妇的孕期管理
备孕期
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包括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
妊娠早期(≤孕13周)
对Rh阴性孕妇再次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孕妇还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体效价和IgG抗体亚型定量检测,妊娠全周期需定期复查。
建议同时对配偶进行Rh血型检测。因Rh血型系统已明确为单基因隐性遗传,如胎儿父亲的血型为Rh阴性,则孕期无需特殊处理。
妊娠中晚期
定期监测不规则抗体。如抗体筛查结果阴性,孕期出现致敏现象的危险因素时,建议在72 h内注射Rh(D)免疫球蛋白预防剂量。至孕27+6周未出现致敏现象,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建议在孕28周进行预防性免疫治疗。
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孕妇,在妊娠期根据抗体效价和胎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MCA-PSV)等结果综合评估胎儿是否存在贫血,适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提高孕妇血红蛋白水平的药物、宫内输血或血浆置换等。
围产期
Rh阴性且抗-D阴性孕妇终止妊娠的指征与时机取决于产科指征。分娩后72 h内,建议注射预防剂量的Rh(D)免疫球蛋白。
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且抗体效价和(或)IgG抗体亚型定量检测结果有明显增高趋势,胎儿出现严重溶血征象危及生命时,应及时终止妊娠。
因熊猫血储量少,根据孕产妇实际情况,可选择分娩前储存式自体输血或提前备血和交叉配血。
最后,提醒各位熊猫血妈妈们,为了您和宝宝的健康,定期产检,做好Rh阴性血的孕期管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