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教养】哈佛研究:培养儿童自制力从三大大脑功能入手
【行为教养】哈佛研究:培养儿童自制力从三大大脑功能入手
自制力是影响人们一生的重要特质,无论是思想情感还是行为举止,都讲究良好的自控力,以平衡理性和情绪的调控。不过强大的自我管控和执行能力又是如何培养的呢?哈佛大学研究人员认为,自制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大脑的三种功能,这三大功能相辅相成,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从这三方面入手,一步步建立小朋友的自制力!
Photo from MamiDaily
自我管控和执行能力仰赖后天培养
人的大脑有各自分工,而每个人的脑发育程度亦有差别。哈佛大学就提到,儿童并非与生俱来就具备执行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Executive Function & Self-Regulation),不过他们却有无限发展潜力,若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遭外在因素影响,如虐待、暴力行为、忽视等,都有可能扰乱大脑结构,并损坏自我调节功能的发展。
执行功能和自我调节技能就像航空管制中心,需要同时管理许多细节,同时需要接收并解决突发情况,再做出适当的安排。儿童的大脑亦需要同时处理许多信息,并学会不受外界干扰,确定任务的优先顺序,设定和实现目标,并控制冲动行为。
Photo from MamiDaily
影响自制力的三大因素
科学家们认为,这强大的功能涉及了大脑中的三块区域: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和自我控制。
何谓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工作记忆决定了我们在短时间内保留和操作不同信息的能力,能够把新旧信息加以融合及组织,以产生联结。工作记忆对于推理、问题解决和行为都有重要影响。
认知灵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帮助我们根据不同的需求,保持或转移注意力,并在不同环境中应用不同的规则来进行行为判断。
自我控制(Inhibitory control)则是促使我们能够确定优先顺序,并抵制冲动行动或反应的技能。
研究人员认为,涉及三大技能的最简单例子就是假定小朋友正进行轮流玩乐活动。当小朋友的时间结束,他就需要仰赖良好的自我控制以停止自己的动作,好允许下一位小朋友继续。第二次轮替时,他需要唤醒工作记忆,提醒自己下一步需要怎么做。若是发生突发情况,小朋友则需要有足夠的认知灵活性来判断和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自制力差的小朋友在别人眼中,一般都会较调皮捣蛋,容易受到其他小朋友排斥,影响深远。
Photo from MamiDaily
自制力训练方法推荐
哈佛大学为家长整合了多个适用于婴儿、幼儿等不同阶段的自制力训练方法,主要都是从经验中塑造执行功能和自我调节技能。随着时间发展,每项活动都要求小朋友具备更高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下仅为几个推荐方法:
适合年龄段 | 自制力训练方法 |
---|---|
6至18个月 | 1. 躲猫猫/捉迷藏:婴儿可在简单的"Peekaboo"互动中锻炼工作记忆,比如辨别大人样貌、躲藏时间等。大一些的幼儿可进行捉迷藏,也可利用寻找玩具进行互动。 2. 模仿游戏:婴儿模仿成人的过程中,需要记忆、分析、重现等,随着难度增加,小朋友的分析能力也会逐步变强。 |
18至36个月 | 1. 唱跳活动:此阶段的孩子正在迅速扩展语言能力,唱跳活动要求儿童记得歌词,并将歌词和动作链接,借此训练执行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 2. 拼图:拼图游戏有助于让孩子理解形状、颜色、组织、规则等,训练孩子的计划和执行能力,也训练孩子不轻易放弃。 3. 讲故事:孩子们能从故事中吸取经验,并思考事情发生的原因、顺序、后果等,训练孩子的认知灵活性。 |
3至5岁 | 1. 角色扮演:此阶段的孩子逐渐发展独立特质,因此父母不妨放手让孩子们规划及展示自己。角色扮演能让孩子总结过去的经历,再结合自己的理解重新演绎,抑制不符合"角色"的一切行为,在和其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更是需要控制自己并配合他人。 2. 自制故事:融合讲故事的活动,此阶段可开始鼓励孩子创作自己的故事或是绘本,训练孩子从工作记忆中灵活提取有用信息,并运用到创作中。 |
Photo from Mami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