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网络春晚节目单抢先揭秘:当AI遇上戏曲,这场视听盛宴如何“开新”?
2025网络春晚节目单抢先揭秘:当AI遇上戏曲,这场视听盛宴如何“开新”?
小年夜即将到来,2025年央视网络春晚即将登场!今年的网络春晚以“开新向未来”为主题,首创“超时空客栈”场景,将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
创新节目:当经典遇上新潮
《西游永远OK》:跨代际的国民IP
作为真正串联起不同代际的国民IP,《西游记》为不同年龄、不同圈层的观众创造了共同的话题和交流空间。今年网络春晚的《西游永远OK》节目,从刘兰芳评书开场,衔接乐队演奏西游经典BGM,以接力方式串联《西游记》历年来不断进化的视觉形象——从工笔水墨到影视特效再到三维渲染,穿越时代的经典传承,借助巧妙的表演编排融汇在一起,让观众看到了西游IP的诠释方式不断拓宽,也为这链接几代人的精神纽带而焕发情感共鸣。
《莫扎特入梦红楼》:中西文化的碰撞
节目《莫扎特入梦红楼》以2024年最新发现的莫扎特“新曲”《C大调小夜曲》搭配大型西式宴会背景,拉开序幕。借助精心设计的道具转换,黄子弘凡饰演的莫扎特被引入《红楼梦》的经典场景中。在这场跨界演绎中,“莫扎特”运用歌剧的演唱方式向《红楼梦》中的“十二金钗”提出问题,而“十二金钗”则以原著中的判词或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经典对白作为回应。鲜有人知,莫扎特和曹雪芹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在这场东西方不同艺术形式“对话”和碰撞间,中国史与世界史的美学同频共振,创新演绎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新范式,以问答方式共奏东西方美学交响曲,全新诠释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燕归巢》:AIGC技术的创新应用
古风秀《燕归巢》创新应用AIGC技术“复活”黄公望,在AR和AIGC技术的双重加持下,舞台场景与AI场景相互转化,歌手郁可唯沉浸式体验多层时空切换,让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再现”舞台的同时,和古人完成精神层面的交流。在空灵悠扬的歌声中,传统文化与现代“黑科技”融为一体,正如郁可唯所说,“这种科技感的画面可以实时运用到我们的舞台上,比如说把我们升到高空,跟这种科技结合起来,观感会更特别。”
科技创新:AIGC与跨次元的融合
今年的网络春晚大量运用了AIGC等新技术,为节目增添科技感与想象力。例如《寄明月》节目中,王冰冰、央视网小C、SING、洛天依、乐正绫、暖暖等跨次元角色同台演出,将八段锦、太极拳等经典中式养生操与舞蹈结合,传播中式养生理念。
此外,晚会还首次在春晚演播大厅顶部部署由30台相机组成的云上多视角拍摄系统,以“演播厅天空环绕视角”进行摄制,利用立体视觉AI算法对多机位信号进行实时3D点云渲染,形成春晚的3D视频,并采用智能虚拟运镜手法,为观众呈现通过摄像机难以拍摄的影像视频。
文化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网络春晚通过创新节目形式,架构起各个年龄层和圈层人群的舞台合作。例如,来自风荷吉他摇滚乐队,平均年龄超过72岁,乐队年纪最大的成员已有90岁高龄。网络春晚上,“老rocker”们与北京口琴老王、白鲨乐队、手风琴演奏者李楚然携手——将经典老歌《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编成《对面的小孩看过来》,向孩子们展现人生下半场的更多可能,“少发愁,不白头”“向前闯,我有我的节奏”的歌词,是在表达自我,也是在激励年轻人。
同时,晚会还关注到银发群体,展现了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例如,60多岁的河南农民“麦子阿姨”将和来自湖南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田野诗班”的学生们同台表演节目《光合生长》,展现“种子”从破土到开花结果的过程中蕴含的磅礴力量。
展望未来:网络春晚的新趋势
从2011年首届播出至今,网络春晚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今年的网络春晚进一步打破年龄、圈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IP内核价值持续绽放。通过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网络春晚不仅为观众打造了视听盛宴,也在助力推动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创新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的网络春晚将继续保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为观众带来更多惊喜。让我们一起期待这场“开新”向未来的网络春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