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IgA肾病治疗药物最新进展来了,临床或迎新选择 | CCSN热点速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IgA肾病治疗药物最新进展来了,临床或迎新选择 | CCSN热点速递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28/20/37107441_1137883778.shtml

IgA肾病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以支持治疗为主,但患者10年肾衰风险仍较高。近年来,随着对IgA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APRIL已成为重要的治疗靶点。在CCSN 2024年会上,专家们围绕APRIL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启迪。

2024年10月16~20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CCSN 2024)在重庆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众多肾内专家学者,围绕肾病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IgA肾病(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KD)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上,如何优化IgAN的治疗管理一直是热点话题,相关治疗药物也在紧张研发中。

目前,随着对IgAN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不少创新治疗靶点涌现,为改善IgAN肾病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APRIL就是重要靶点之一。

CCSN 2024《APRIL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专题分会场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洁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吕继成教授对APRIL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启迪。


图 1 CCSN 2024《APRIL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专题分会场现场

IgAN:目前以支持治疗为主,但10年肾衰风险仍很高

IgAN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病理特征的肾小球疾病,临床上十分常见[1]。据推算,我国IgAN成人患者约为459万人,以青壮年居多[2]。IgAN患者的5年肾脏存活率为72%,平均时间蛋白尿、随时间变化的蛋白尿的水平增加,均与不良肾脏结局相关[3,4]。

IgAN目前尚无对因治疗药物,《2021 KDIGO临床实践指南:肾小球疾病的管理》中强调了三大治疗要点:

  • 一是IgAN管理的重点是优化支持性护理;
  • 二是对于IgAN进展高风险患者,经过90天优化的支持治疗,蛋白尿仍>0.75~1 g/d,可以考虑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治疗;
  • 三是经过90天优化的支持治疗,蛋白尿仍>1 g/d,考虑积极参加相关临床试验[5]。

然而接受支持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IgAN患者的10年肾衰风险仍很高。TESTING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双盲、随机临床试验,纳入了包括中国在内67个中心的503例接受至少3个月支持治疗后,蛋白尿仍≥1 g/d的IgAN患者。TESTING研究提示[6]:

  • 接受支持治疗的IgA肾病患者,未来发生肾衰竭的风险约为每年7.8%;
  • 虽然激素治疗将患者肾衰风险降低40%,但残余肾衰竭风险仍存在,每年约为4.9%。

上述数据提示,目前对于IgAN,支持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法完全满足患者预后方面的需求,尤其对于进展高风险的IgA肾病患者,仍需一种更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以延迟ESKD的发生。

着眼「四重打击」发病机制,APRIL可能成为IgA肾病新的治疗靶点

近年来,对IgAN机制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四重打击」致IgAN的学说获得学术界广泛认可[1]。


图 2 IgAN的「四重打击」学说

循环中半乳糖缺乏的IgA1(Gd-IgA1)的产生增加是第一重打击,是IgAN的始动因素, 高Gd-IgA1水平与疾病进展相关,导致IgAN患者更严重的肾损伤[7,8]。

增殖诱导配体(APRIL)是TNF超家族的第13个成员(TNFSF13),作为B细胞的生长因子之一,APRIL与其受体结合可促进浆细胞存活,并刺激黏膜产生IgA,促进B细胞从IgM转变为产生IgA1抗体的浆细胞。通过促进B细胞活化和Gd-IgA1的生成,参与IgAN的发生发展[9]。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分析进一步提示TNFSF13是与IgAN显著相关的全基因组位点,确定了致病信号通路,为靶向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证据支持[10]。

相关研究也显示,IgAN患者的APRI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并且APRIL水平与Gd-IgA1/IgA1呈正相关。同时,高APRIL水平也与更严重的临床表现如更高的尿蛋白、更低的eGFR、ESKD累积风险增加、血清肌酐翻倍的累积风险增加等相关[11,12]。

吕教授表示,上述相关证据提示,APRIL可能成为IgA肾病新的治疗靶点。

Sibeprenlimab等靶向APRIL,未来或可成为治疗IgA肾病的重点药物

围绕「四重打击」学说,目前多个IgAN治疗药物正在研发中,其中Sibeprenlimab是靶向APRIL的代表药物之一。

动物研究结果提示,Sibeprenlimab可抑制血清IgA水平,并导致肾脏免疫沉积物显著减少。研究将16只6周龄雌性IgA肾病小鼠分为2组,分别给予抗APRIL单克隆抗体(Sibeprenlimab,VIS-649)和同型控制抗体治疗,每周静脉注射一次,共注射4周。结果显示,相较于同型对照组,Sibeprenlimab组血清IgA水平明显下降;相较于未治疗组和同型对照组,Sibeprenlimab组肾小球IgA、IgG、C3沉积明显降低[13]。


图 3 Sibeprenlimab动物研究结果

临床2b期研究提示,Sibeprenlimab可以显著降低尿蛋白肌酐比(uPCR),延缓肾功能下降速度,降低Gd-IgA1及APRIL水平,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研究纳入了经活检证实,并且尽管接受标准治疗,仍有疾病进展的高风险的IgAN患者155例。结果显示用药12个月后[14]:

  • 相较于安慰剂,Sibeprenlimab 2 mg/kg组、4 mg/kg组和8 mg/kg组的患者平均24小时尿蛋白肌酐比减少47.2%、58.8%和62.0%
  • 相较于安慰剂平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7.4 mL/min/1.7 ㎡,Sibeprenlimab 4 mg组的患者平均肾小球滤过率不仅没有快速下跌,反而上升0.2 mL/min/1.7 ㎡,显示出延缓肾功能下降速度的较大潜力。

不同剂量Sibeprenlimab均能有效降低Gd-IgA1水平;4 mg/kg和8 mg/kg组对APRIL的作用接近完全抑制,可在APRIL观察到剂量依赖性和可逆性降低。

与安慰剂相比,Sibeprenlimab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未观察到与感染相关的不良事件增加。


图 4 各组患者平均24小时尿蛋白肌酐比变化


图 5 各组12个月时Gd-IgA1水平


图 6 各组APRIL水平变化

上述研究数据提示,Sibeprenlimab未来或可成为治疗IgAN的重点药物。

目前Sibeprenlimab的III期临床试验入组患者已经招募完成,共纳入包含中国患者在内的470例患者。

主要队列包括:经活检确诊IgA肾病的450例患者,uPCR≥0.75 g/g或24 h尿蛋白≥1.0 g/d,且eGFR≥30 mL/mim/1.73 ㎡。探索性队列包括:经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20例,eGFR 20~30 mL/mim/1.73 ㎡。患者均被随机分配至Sibeprenlimab组(400 mg,q4w)或安慰剂组,治疗104周。

研究目的:观察治疗9个月蛋白尿下降的幅度,以及治疗2年后eGFR下降斜率。

目前,研究正在进行中,期待研究结果的发布。

小结

吕继成教授强调,IgAN目前以支持治疗为主,但效果有限。对于进展风险高的IgAN患者,接受支持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残余肾衰风险仍很高,临床治疗方案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

基于IgAN的「四重打击」学说,APRIL有望成为IgAN新的治疗靶点,可能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Sibeprenlimab是靶向APRIL的代表药物之一,研究数据显示对eGFR有保护作用,降低Gd-IgA1及APRIL水平,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为IgA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或许我们将迎来IgA肾病治疗的最好时代。

主持人总结

此次专题会,吕教授从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特别是药物的治疗维度进行了详细的解析。随着对「四重打击」学说的深入研究,靶向APRIL的精准治疗药物越来越受重视,我们也在重要的临床研究中观察到了Sibeprenlimab减少蛋白尿、稳定eGFR等重要疗效。

未来,随着靶向治疗新药的研发上市,IgA肾病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和管理。

主持专家

肖洁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 广东省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副主委
  • 广东省医学会肾病分会常委
  •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常委
  • 广东省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常委
  • 广州市医学会肾病分会副主委
  • 广州市医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副主委
  • 广东省血液净化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
  • 广州市血液净化质控中心副主任

专题会讲者

吕继成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国际IgA肾病联盟(IIgANN)研究科学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委会肾脏学组委员兼秘书长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9)
  •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
  • 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3)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
  • Lancet、Nature Review Primer、Kidney Int、AJKD等杂志审稿人
  • 主要研究方向IgA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慢性肾脏病循证医学研究
  1. 发表SCI论文100多篇,包括Lancet、JAMA、Eur Heart J、JASN、KI、AJKD等期刊,多项成果影响了国际肾炎领域及高血压领域指南的修订;
  2. 开发了包括IgA肾病I类新药(first-in-class)、无创诊断试剂盒以及居家肾功能检测仪器等多项转化成果,转化金额人民币超过2亿。

参考文献

[1].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肾病与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 原发性IgA肾病管理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CD].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4,13(1):1-8.

[2].杜夕雯,等. 中国IgA肾病成人疾病负担[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2,17(7):46-52.

[3].Pitcher D, et al.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23 Jun 1;18(6):727-738.

[4].Tang C, et al. Am J Kidney Dis. 2024 Feb 15:S0272-6386(24)00609-7.

[5].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 Glomerular Diseases Work Group. Kidney Int. 2021 Oct;100(4S):S1-S276.

[6].Lv J, et al. JAMA. 2022 May 17;327(19):1888-1898.

[7].Gesualdo L, et al. Semin Immunopathol. 2021 Oct;43(5):657-668

[8].Zhao N, et al. Kidney Int. 2012 Oct;82(7):790-6

[9].Cheung CK, et al.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24 Mar 1;19(3):394-398.

[10].Kiryluk K, et al. Nat Genet. 2023;55(7):1091-1105.

[11].Zhai YL, et al. Medicine (Baltimore). 2016 Mar;95(11):e3099.

[12].Han SS, et al. J Am Soc Nephrol. 2016;27:3430-3439.

[13].Myette JR, et al. Kidney Int. 2019 Jul;96(1):104-116.

[14].Mathur M, et al. N Engl J Med. 2024 Jan 4;390(1):20-31.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