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残余胆固醇与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之间长期相关性: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
探索|残余胆固醇与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之间长期相关性: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医学界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即使在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指南推荐值以下的情况下,仍存在一定的残余风险。近期,美国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揭示了残余胆固醇(RC)与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之间的长期相关性,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背景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医学界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即使在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指南推荐值以下的情况下,仍存在一定的残余风险。残余胆固醇(RC=TC-HDL-C-LDL-C)构成了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潜在残余风险,不过RC与死亡率之间的长期纵向相关性当前仍未明晰。
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分析了来自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的数据,纳入了1999-2014年间参与调查的16,110名成年人。参与者在基线时接受了血液检测,以测量RC水平,并通过国家死亡指数(NDI)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以确定死亡事件。研究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RC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RC水平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具体而言,与最低四分位数的RC水平相比,最高四分位数的RC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4%、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60%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70%相关。这种相关性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种族、教育水平、吸烟状况、饮酒状况、身体活动水平、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和LDL-C水平后仍然显著。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RC水平升高与普通人群长期全因死亡、心血管及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且这种相关性独立于LDL-C水平、社会经济因素、生活方式、疾病史。该研究结果提示,RC检测有助于早期心血管风险的临床评估,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明确普通人群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最佳RC水平范围。
这项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RC作为心血管疾病非传统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最佳的RC水平范围,以指导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