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聚广州明城墙下,十八城联盟“墙墙”联手共话文旅融合发展
齐聚广州明城墙下,十八城联盟“墙墙”联手共话文旅融合发展
2024年11月7日,"有形的墙 无形的城"国际古城墙(堡)联盟交流活动在广州越秀公园盛大开幕。来自国内外18座城市的古城墙(堡)管理单位代表、文物保护专家学者齐聚广州明城墙下,共话古城墙(堡)文旅融合发展。
明城墙下阅见城市跨界融新
城墙有形,广州明城墙巍峨600余年;城市无形,作为中国南大门的广州,一如中华文明的南界城墙,沿着海上丝路,联通世界。
作为承办城市代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玥向各国代表致欢迎词;国际古城墙(堡)联盟秘书处秘书长朱媛回顾了联盟自2020年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及发展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先生以及英国、意大利等联盟代表发来祝贺视频。
备受瞩目的联盟品牌标志《城信》也于当天揭开了神秘面纱,由各城市联盟成员单位赠送的18份铭刻古城墙名的城墙砖一一在列,这份跨越山海的礼物将永久地留在越秀山上,展现了联盟保护古城墙、推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愿景。
国际古城墙(堡)联盟秘书处秘书长朱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搭建联盟,提供一个古城墙(堡)保护、文旅融合发展的平台,希望各方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技术革新、数字化探索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互动。
仪式最后,一场新颖独特的交接旗仪式让所有嘉宾眼前一亮,主办方采用无人机运送的方式,将联盟会旗传递至开幕式会场,并由广州明城墙代表交接给下一任举办联盟交流活动的河北邯郸大名城墙代表。据悉,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也是广州重点发展的产业类型,此次采用无人机进行会旗传递,是拓展公园景区无人机服务应用场景的一次创新尝试,让各国来宾在明城墙下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碰撞,科技与文化的交融。
广州市越秀公园副主任杨文娟对记者说,希望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向外界多维度地展示广州明城墙的独特魅力,让大家感受到广州这座城市的创新与活力。
十八城联盟共话城墙保护传承
当天下午,国际古城墙(堡)联盟交流研讨会同步举办。会上,专家学者从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中国体系、古城墙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之道等角度进行了介绍。来自陕西西安、广东广州等5个城市的古城墙管理机构代表,分别分享了各自城市在古城墙保护与活化利用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构想。
与会专家学者和联盟代表从实践出发,深度挖掘各地古城墙历史文化内涵与文物保护成果,用智慧推动古城墙保护与传承,在友好交流中不断提升文化遗产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为古城墙文化与各国城市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越秀山上联盟携手发出广州倡议
交流活动期间,一份由国际古城墙(堡)联盟携手各成员单位发出的《关于推动古城墙(堡)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广州倡议》(以下简称:《广州倡议》)正式亮相。
该倡议旨在加强全球范围内古城墙(堡)的管理,促进城墙(堡)管理机构与个人及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通过联合国内外古城墙(堡)管理机构、跨领域行业以及全社会力量,在推动古城墙(堡)保护与传承,促进古城墙(堡)保护理念、保护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深化古城墙(堡)文旅国际交流学习与互鉴,创新古城墙(堡)“旅游+”多元产业发展,探索古城墙(堡)联合申遗合作前景等5大方向的合作,共同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广州倡议》同时呼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这一进程中,为守根护脉,守正创新,走好文化强国之路,推动古城墙业态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也表达了国际古城墙(堡)联盟推动全球古城墙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坚定决心。
广州明城墙简介
广州明城墙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如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公认为广州明初三大地面古迹之一。1918年,广州城内大多数城墙和城门楼被拆,明城墙仅存越秀公园内的一段。城墙用青灰色大砖砌筑,红砂岩石块砌基,现存总长度 1179米。广州明城墙有一大特色,是城墙上攀附着盘根错节的榕树根。榕树作为一种亚热带植物,以其发达的根系和茂密的树冠著称。经过近百年的生长,榕树的根系已深深扎入城墙之中,与城墙融为一体,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风雨洗礼,依旧坚挺不倒。这不仅是墙与根之间和谐共生的象征,也向人们展示了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