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哪吒的英文名就是Ne Zha!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哪吒的英文名就是Ne Zha!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engdvd.com/show-10292-480541-1.html

哪吒作为中国神话中最具代表性的少年英雄,其英文译名不仅关系到文化输出的准确性,更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独特魅力。从标准译名Ne Zha到多部哪吒主题电影的英文译名,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翻译智慧。

1. 哪吒的英文名称

  • 标准译名:“哪吒”的英文通常采用拼音形式Ne Zha或Nezha,例如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官方译名中直接使用Ne Zha。此外,道教中哪吒的正式封号“中坛元帅”对应英文为 Marshal of the Central Altar。

  • 起源争议:有研究指出,哪吒的原型可能与波斯神话中的“苏赫拉布”(Sohrab)相关,但这一观点存在争议,目前学术界更普遍接受的译名仍为Ne Zha。

2. 相关电影的英文译名

  • 《哪吒之魔童降世》:
  • 官方译名为 "NE ZHA: I AM THE DESTINY" ,强调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抗精神。
  • 但在部分平台(如美国官网)简化为 Ne Zha,突出核心人物名称。
  • 部分副标题版本如 "Birth of the Demon Child" 直接点明魔童形象。
  • 《哪吒之魔童闹海》(续作):
  • 英文名直接命名为 "Ne Zha2" ,延续前作命名逻辑。
  • 早期讨论中,可能的译名包括 "Nezha Conquers the Dragon King" (参考传统故事)。
  • 《新神榜:哪吒重生》:
  • 英文名 "Ne Zha: Reborn" ,突出“重生”主题。

3. 文化翻译与策略

  • 词语翻译难点:例如“急急如律令”被趣味性翻译为 "fast fast biu biu" (搞笑版),而严肃译法则为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spell" (符咒生效)。
  • 字幕翻译策略:需考虑中英语言结构差异,例如道教术语需结合文化背景进行动态调整。印尼语译本中,为适应语法差异常采用“重述”策略。
  • 文化负载词(如“风火轮”“乾坤圈”)需兼顾直译与意译,例如“风火轮”译为 "fiery wheels" ,强调火焰与速度的结合。

4. 文化背景与形象演变

  • 道教与民间信仰:哪吒是道教中的护法神,象征驱邪与保护,其形象在民间信仰中广泛流传。
  • 电影改编与创新:
  • 《哪吒之魔童降世》颠覆传统“三太子”形象,塑造了具有叛逆精神的魔童角色,强调反抗命运的主题。
  • 影片融合阴阳哲学、《山海经》元素及暴力美学,形成独特的动画风格。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英文翻译为何选择“NE ZHA: I AM THE DESTINY”?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英文翻译选择“NE ZHA: I AM THE DESTINY”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高相似度和高揭示度:根据高维利和郭鹏宇的研究,英文名“NE ZHA: I am the destiny”兼顾了高相似度(similarity: NE ZHA)和高揭示度(informativeness: I am the destiny),这使得翻译既保留了原片名的音译部分,又通过意译传达了电影的核心主题。

  2. 呼应电影主题:电影中哪吒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与副标题“I am the destiny”相呼应,完美地表达了哪吒不屈服于命运、不信命的态度。这种翻译不仅传达了电影的主题,还让外国观众更容易理解电影的深层含义。

  3. 文化尊重和推广:选择这种翻译方式也是对原作的一种尊重和敬佩。通过音译的方式保留了电影的原始文化特色,同时通过意译的方式让外国观众更容易理解电影的内容。这种翻译策略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4. 电影情节的契合:电影讲述了哪吒即使明知必死,也要拼尽全力来面对天劫,并最终在敖丙的帮助下幸免于难的故事。这与“I am the destiny”这一主题相契合,强调了命运是由自己掌握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