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人工心脏问世,存活率达90%!北京协和推动干细胞爆发?
全球首个人工心脏问世,存活率达90%!北京协和推动干细胞爆发?
干细胞凭借再生与分化潜力,被誉为“重塑生命的钥匙”,但不成熟的技术始终制约其发展。如今,这一僵局已被打破:北京协和医院利用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技术(iPSC)造出全球首个“人工心脏”,受试者的存活率超90%。
多年前,日本科学家Yoshiki Sawa教授团队也曾研发出“心肌薄片”技术,将细胞薄片贴在心脏上辅助其功能恢复。而北京协和医院此次突破性造出球状“人工心脏组织”,直接植入人体内,被业界称为“从修修补补到直接更换发动机”的跨越式进步。
消息一出,引发多领域的震动振奋。除了心脏研究领域,各式疑难杂症领域,尤其是青春抗衰领域人士尤其瞩目,这项干细胞技术的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存活率超90%:干细胞再生心脏成真?
据统计,目前我国心衰人群规模已超1200万,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6%-10%。传统疗法中,心脏移植是唯一希望,但全球每年仅5000-6000例供体,近70%的患者永远等不到。
干细胞技术的成熟,为他们提供了“第二选择”。北京协和医院采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成功培育出“球形心脏”并植入。结果显示,他们的心肌收缩力恢复率达85%,存活率超90%,且没有排异反应。业内感慨:“这在以往排异风险巨大的手术中是不可想象的”。
据了解,此前Yoshiki Sawa教授首次用iPS细胞造出心肌薄片,但该薄片并非真正的“人工心”,只是辅助心脏动力的薄片,且几个月后便会降解消失;而此次北京协和所做的则是真正的球形心脏,能精准填补坏死区域,通过球蛋白与原生心脏无缝融合,宛如“原装原配”。
值得注意的是,干细胞的疗法实际上与衰老机制密不可分。业内表示:糖尿病、心衰、三高等诸多症状其实都是机能退化的表现。或正因此,商业领域的前沿青春科技长盛不哀。
不只是心衰,干细胞将全面爆发?
近一年来,干细胞已经在糖尿病、神经系统等赛道频频出圈,被誉为“生命钥匙”。2024年,美国哈佛大学团队利用干细胞培育胰岛β细胞,使1型糖尿病人大幅摆脱了胰岛素;同年,日本京都大学宣布通过视网膜干细胞移植,成功让3名失明患者恢复部分视力......
而发展最快的,当属商业青春科技领域。据媒体报道,2020年以来,名为“赛光阴stemax”的内源干细胞焕活制品在国内电商平台热度攀升,目前已吸引超百万中高龄用户,成为富豪圈“维护青春必备”。
业内分析:北京协和的成功,标志着“人造心”从概念步入现实,为多领域人群带来希望。
官方出手,2025开启干细胞黄金时代
过去十年,日、美长期主导干细胞领域。日本iPS细胞库、美国FDA快速审批通道等举措,使其在临床转化中遥遥领先。反观中国,因监管审慎,产业化进程一度滞后。
转折始于2024年9月,中国发布《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明确放开干细胞治疗准入,审批周期从3年压缩至3个月。东风吹拂下,国内企业迅速崛起,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干细胞专利数达5230项,仅次于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
2025年,中国再推重磅举措:设立千亿级产业基金,扶持干细胞基础研究与商业化落地。北京协和医院项目负责人表示:“政策支持+技术突破+资本涌入,2025年将成为中国干细胞黄金时代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