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血压日 | 儿童高血压--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
国际高血压日 | 儿童高血压--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
近年来,儿童高血压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目前约有19%的6至17岁青少年和约10.4%的6岁以下儿童存在超重和肥胖问题。与之相伴的是,监测地区学龄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从1991年的8.5%上升到2015年的20.5%。儿童高血压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增加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儿童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
在通常的认知中,高血压是成年人才会罹患的疾病,与儿童青少年关系不大。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群体受到高血压威胁。在儿童与青少年(指18岁以下人群 )时期,多数表现为血压水平的轻度升高(1级高血压),通常没有不适感,无明显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当血压明显升高时,会出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血压过高时,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加剧、心慌气急、视力模糊、惊厥、失语、偏瘫等高血压危象症状。
研究表明: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约40%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发展为成年人高血压,如果不及时干预,儿童期患高血压的患儿到成年期患高血压的风险是儿童期非高血压人群的4.6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目前,我国儿童高血压普遍的认定标准:三次或三次以上不同时间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等于或高于同性别、年龄和身高儿童血压的第95的百分位,方可诊断为高血压。
儿童高血压分三期:前期、Ⅰ期和Ⅱ期。在前期,血压介于第90-95 (不含95)百分位或血压≧120/80mmHg,但是低于95百分位;Ⅰ期时,血压介于第95至99百分位加5mmHg;Ⅱ期时,血压大于第99百分位加5mmHg。另外,通常认为新生儿血压值>90/60mmHg,学龄前儿童>110/70mmHg,学龄儿童>120/80mmHg时,需考虑儿童高血压的可能性。
为方便临床医生对个体高血压患儿的快速诊断,指南建议可采用简化后的"公式标准" 判定3~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值。
在药物治疗成人高血压方面,目前治疗药物种类繁多达到上百种,然而,可用于儿童青少年并不多。由于儿童青少年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其生理特点和药物反应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不能直接将成人用药给孩子使用。
一品红自主研发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干混悬剂型填补了这一空白,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上市,属国家2.2类新药、专利独家。作为国内首个CCB类口服溶液剂型,完全符合儿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
在治疗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方面,首选方案是生活方式干预,一方面,要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血压状况;另一方面,要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减少静坐时间进行,并贯穿始终。
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明显的青少年,药物治疗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经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血压仍未达标,或出现症状性高血压及2级高血压儿童,或有靶器官损害,或合并糖尿病,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均需要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
最后,温馨提醒: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易发展为成人高血压,且易造成多种靶器官损害,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必须给予足够重视。每年监测一次孩子的血压,可以排除高血压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