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虚构浮城异事 看名家脑海想象中的现实 西西/卡夫维诺/莫言|专题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虚构浮城异事 看名家脑海想象中的现实 西西/卡夫维诺/莫言|专题故事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stheadline.com/learning/3366904/%E5%BE%9E%E8%99%9B%E6%A7%8B%E6%B5%AE%E5%9F%8E%E7%95%B0%E4%BA%8B-%E7%9C%8B%E5%90%8D%E5%AE%B6%E8%85%A6%E6%B5%B7%E6%83%B3%E5%83%8F%E4%B8%AD%E7%9A%84%E7%8F%BE%E5%AF%A6-%E8%A5%BF%E8%A5%BF%E5%8D%A1%E7%88%BE%E7%B6%AD%E8%AB%BE%E8%8E%AB%E8%A8%80%E5%B0%88%E9%A1%8C%E6%95%85%E4%BA%8B

书展刚刚结束,但阅读应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局限于一年一度的书展。常言道要提升语文能力便多阅读,可是文学本不为学习及校园服务。阅读,理应是一种感悟与抒发,让读者保持思考与观察,尤其小说。如果散文让我们窥看别人的人生,那么小说就是一面哈哈镜,一面让我们以稀奇或荒诞形式观照现实的镜子。不妨静下心来读一本小说,投入如真如假的小说世界,也许从扭曲荒唐的镜中,找到截然不同的自己,从此以另一重新目光看待事物。

西西《浮城志异》

浮城悬在半空中,"头顶上是飘忽多变的云层,脚下是波涛汹涌的海水","既不上升,也不下沉"。故事开端,就是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庇里牛斯的城堡》。

七十年代至今影响数代读者的香港著名作家西西,不仅以文字书写香港的故事,在1986年的短篇小说《浮城志异》中更借马格利特的十三幅画作,来虚构浮城的异事,把浮城的历史、发展与矛盾娓娓道来。

浮城去向不明,命运轻易就能被天地间的一缕风或一阵雨左右,于是人们只能终日营营役役地工作,不去想浮城的去向,然后漠然地、慢慢地忘却那些忧伤与不安,浮城终于变成一座生机勃勃的富庶城市。有人认为浮城写的是每个城市人的惶惶不安,也有人认为浮城隐喻回归时期港人的不安与担忧。无论是哪一种解读,在西西的小说里可见她富有童趣的想象力中,有着成人细腻的笔触,把现实以另一种奇妙目光描绘。


《我城》是西西的名著,近获亚洲周刊评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之一。本书风格独特,无论结构、笔路、章法,皆发前人之所未发,其中寄托着青年的开放、进取、和各种成长之潜力充满可能性。

《浮城志异》中所借喻的画作:

伊塔罗·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西西并非第一个以奇特目光写现实的作家,著名代表必定要数意大利作家伊塔罗·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卡尔维诺是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大家,不朽名作《看不见的城市》就是以马可·波罗为主角,写他与忽必烈诉说他到访过的55个奇妙城市:看见谁的脸也会变成自己熟悉的人的阿达玛、可以变成你想要的理想城市模样的费多拉……

(左图)《看不见的城市》1993年时报出版版本;(右图)2023年时报出版《看不见的城市》(繁体中文版二十周年纪念新版)

马可·波罗与忽必烈语言不通,初时用物件、动作、手势、表情沟通,后来虽然了解彼此的语言,但也常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比喻。马可·波罗知道这些话全都没用,"或许,我在提到其他城市时,我已经一点一点地失去了她。"无论马可·波罗怎样演绎,那都不可能是那些城市的真正面貌。因为城市是不存在的(不论是理想的还是恶劣的),它只在我们的脑海与想象之中,所以马可·波罗才会叹谓:"多少人都活在自己幻想的城市,又为了自己的想象搬去一个城市。"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就如同忽必烈,只能在迷蒙与现实间想象一个与自己记忆吻合的"城市",牵动更多私密回忆与思考,渐渐以马可·波罗的目光思考自己的生活与价值。

以《看不见的城市》为灵感的画作和作品: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这篇中篇小说中,有一个爱做白日梦的黑孩子,他能忍人所不能忍的痛苦,能听见头发落地的声音,能看见水底的游鱼,能感受他人对他的爱与恨,用眼睛就可以向他人传递内心的感受;他被继母虐打,吃力地为铁匠做工拉铁匠炉上的拉风箱生火,他作为劳动阶层活得艰苦,却有着超常的感受。

这篇中篇小说发表于1985年,作者莫言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2年),同年《透明的红萝卜》获隶属大陆教育部的语文出版社,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对于课程教材,大家可能以为必然有深刻义理,可是这个故事不讲父爱与母爱,也不讲仁义礼智,只是谈男女老幼都应有的"希望"。

事实上,这孩子并没有超能力,那些异能都只是他在苦况中耽于幻想的自我安慰。"幻觉"贯穿莫言的作品,莫言笔下不是脱离现实定律的魔幻世界,只是穿插着似是疑真的梦境,写出孩童苦中作乐的童趣。

2012诺贝尔奖得主莫言中短篇小说集代表作:《透明的红萝卜》《藏宝图》《红耳朵》《球状闪电》(全新珍藏版一套四本),麦田出版社2021年出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