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小眼可以改善吗?一次看懂大小眼原因,找到推荐的治疗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小眼可以改善吗?一次看懂大小眼原因,找到推荐的治疗方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pandoras.com.tw/health-detail/94/

大小眼问题困扰着许多人,可能是天生如此,也可能是后天因素造成的。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大小眼的成因,并推荐相应的治疗方法,帮助您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

大小眼的常见原因

1. 生来就是大小眼

普遍来说,一般脸部五官都有些微不对称,其中的程度则因个人而异,而天生大小眼,是相對明显可在視覺上被察覺的地方,像是雙眼皮或單眼皮不對稱、左右眼眶骨骼不對稱等,造成視覺上實際大小眼。

2. 眼睑造成大小眼

眼睑的形状、位置、大小的差异,都是可能造成眼睛呈现大小眼的因素。上眼睑控制提眼肌的收缩,让双眼正常执行开合动作,因此若有眼睑无力肌松老化,产生眼睑下垂问题,上眼睑可能会逐漸往下遮住瞳孔,严重者会對視力造成不良影響。

3. 假性大小眼

一眼内双、一眼外双,或一单眼皮、一双眼皮,高低眉、单侧眼皮较垂或脂肪较厚都有可能造成视觉上眼睛看起来大小眼。

4. 疲劳性大小眼

如果眼睛过度疲劳,例如经常搓揉眼睛、长时间使用3C产品不休息、长时间持续戴隐形眼镜等,都可能造成提眼肌过于劳累和眼皮松弛(垮),眼袋下方也会变得明显或突出,视觉上大小眼。

5. 特定行为的大小眼

频繁使用双眼皮贴、戴假睫毛或硬式隐形眼镜,画眼妆或卸妆等行为过度拉扯上眼睑,导致提眼睑肌提前松弛或提早无力,造成眼睑下垂,变成大小眼。

改善大小眼的治疗方法

1. 双眼皮手术

临床上常见,一般來說就是把單眼皮的那邊變雙眼皮或單眼皮變大等,改善對稱性,進行調整眼皮的動刀手術。

2. 提眼肌手术

临床上常见,就是把下垂的提眼肌(两只眼睛下垂的不一样),提升或加强提眼肌的力量,让比较小的那只眼睛变大,对称另一只眼睛,是以手術精密的進行分離,再將眼瞼固定回到提眼肌兩邊對稱的位置。

3. 填充物手术

皮肤松弛下垂是由于老化造成的皮下脂肪或结缔组织流失,这类情形下,填充物的注射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原理为透过注射填充物来恢复流失的体积及提供支撑的效果(像是年紀大的人,眼眶骨老化无支撑力,致使眼皮下垂);玻尿酸、聚左旋乳酸等填充物方式,增加或减少眼眶周围的脂肪、组织,眼眶骨有所支撑,进而改善大小眼。

4. 施打肉毒杆菌

如果形成大小眼是因為兩側眉毛高低不同,具體舉例就是,提眉的動作會連動上眼皮厚度,如果兩边收縮的程度不一樣,那就會有視覺上的大小眼,即可以採用施打肉毒桿菌,讓特定部位放鬆,使兩眼對稱。

5. 提眉手术

可利用眉上或眉下切皮手术及前额拉皮手术来改善两侧高低眉或两侧眼皮下垂不一致造成的大小眼。

改善大小眼手術方法的比較、費用及優缺點

类型
双眼皮
提眼肌
填充物
方法
在眼皮上画线、切开、调整、缝合
利用高精密显微手术,切开眼皮,调整眼睑板至对等的提眼肌筋膜固定
注射填充物于特定的部位
优点
维持期间长;可同时全面处理多种眼部改善
显微技术精準(放大倍率高);术后肿胀感较低;外觀自然;不易留疤
玻尿酸:注射完,即可看见效果;傷口小;术后无明显不适感
缺点
手术时间相对长;术后恢复期相对长
一般常见手术后眼睛干涩;手术时间相对长
填充物,有其維持的期限,要視个人状况,不定期施打;施打效果因个人情况,或有差异
费用
约50,000元内区间
约100,000元内区间
约20,000元内区间

*表中费用仅供参考均值,实际费用,請諮詢各醫療院(診)所依个人情况或有差異。

你适合做双眼皮手术吗?

无论大小眼的成因是哪一类,总归想要终结大小眼或调整不对称,可从下列状况先检视看看自己是否符合需求,再进一步咨询专业的医师,仔细了解改善的方式:

  • 天生单眼皮
  • 内双
  • 眼皮不對称(大小眼)
  • 眼睫毛倒插
  • 眼皮浮肿眼窝脂肪多
  • 眼皮松弛
  • 双眼皮过宽过窄眼裂长
  • 摺线不明顯眼窩脂肪少
  • 多層摺痕眼皮
  • 眼睛覆蓋影響視線
  • 眼尾下垂影響視線

改善大小眼,建议由专业医师来确认成因以及要进行何種治療方法,並且提醒維護眼睛健康與適度眼睛休息亦有助於降低眼瞼下垂风险,相信透過本文的知識分享更清楚大小眼改善的細節,找回對稱的明亮雙眼!

延伸阅读:

  • 双眼皮手术后恢复期要多久?看懂 5 大常見症狀&傷口注意事項!
  • 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割雙眼皮怎麼辦?6種雙眼皮種類快速看懂!

提醒您:任何手术、療程均有其風險,適用處置及效果與本身身體狀況、飲食生活習慣等有關。本文僅作為衛教資訊參考,實際仍需由醫師視個案狀況、評估為準,請您務必與醫師當面進行評估診斷,詳細了解相關後遺症及風險再決定是否進行醫療行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