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CARGO发布2024年干散货船事故报告:搁浅和货物液化是主要风险因素
INTERCARGO发布2024年干散货船事故报告:搁浅和货物液化是主要风险因素
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INTERCARGO)近日发布了《2024年干散货船事故报告》,对2014-2023年间干散货船的安全表现进行了全面分析。报告显示,虽然干散货船的灭失数量和人员伤亡呈下降趋势,但搁浅和货物液化仍是主要风险因素。
干散货船约占全球船队总吨位的43%,承担着全球约55%的运输工作,是国际航运中最大的板块。INTERCARGO汇集了来自30个国家的250家具有前瞻性思维的公司,致力于促进干散货航运的安全和质量。
概述
2014至2023年期间,共有21艘1万载重吨及以上的干散货船发生灭失,灭失船舶的平均船龄为19.4年,造成89名海员不幸丧生。尽管如此,与1990-2000年间每年5-26艘的灭失数量相比,近年来干散货船的安全状况已显著改善。
船舶灭失原因分析
根据报告,导致船舶灭失的主要原因包括货物液化、货物移位、火灾和爆炸、船舶进水、船舶搁浅、碰撞以及天气因素。
搁浅:是船舶发生灭失的最主要原因,共发生9起事故,占期间干散货船总灭失数量的42.9%。其中7起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其余2起分别由天气原因和航行事故所致。
货物液化和船体进水:是导致船舶灭失的第二大原因,各导致3艘船舶灭失。值得注意的是,货物液化虽然导致船舶灭失的数量相对不多,但所造成船员生命损失却是最大的,共造成55名船员遇难,占总死亡人数的61.8%。
船体进水:虽然仅有3艘船舶因船体进水而导致灭失,但造成了22名船员死亡,这22名遇难船员全部来自于同一起事故。
灭失船舶的载重吨统计
1万至3.5万载重吨的干散货船灭失数量最多,共有6艘船舶,并导致了12名船员遇难。
8万载重吨及以上的干散货船灭失数量排在第二,共有5艘,并导致了22名船员遇难。其中4艘船舶是由于搁浅而造成的船舶全损并灭失。
6万至8万载重吨之间的干散货船灭失数量最少,仅为两艘,均为超过30年船龄的老船,幸运的是在这两起事故中,均没有造成船员死亡。
船旗国的事故调查
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船旗国对于涉及悬挂该国旗帜的船舶在公海上因海难或航行事故对另—国国民造成死亡或严重伤害,或对另一国的船舶或设施,或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的每一事件进行调查。截至2024年1月底,在事故报告中统计灭失的21艘干散货船中,有13艘在国际海事组织的综合航运信息系统(GISIS)上提供了调查报告。在从事故发生到报告发布在GISIS上的平均时间为26.2个月,最短的为7个月,最长的为44个月。
结束语
虽然近年来干散货船的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航运业内仍需更多关注货物安全和航行安全,特别是如何防止货物发生移动和液化,以及制定完整有效的航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