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梁启超: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14876531_121124778/?pvid=000115_3w_a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知行合一”与“致良知”是其思想体系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王阳明学术思想中的地位。
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其实内容一样
钱德洪、王畿所撰《阳明年谱》,说他三十八岁始以知行合一教学者,五十岁始揭致良知之教。其实“良知”二字,阳明早年亦已屡屡提及,不过五十岁始专以此为教耳。他五十五岁时有给邹守益一封信,内中几句话极为有趣,他说:“近有乡大夫请某讲学者云:‘除却良知还有什么说得?’某答曰:‘除却良知还有什么说得。’”……他晚年真是“开口三句不离本行”。千言万语,都是发挥“致良知”三字。表面看来,从前说知行合一,后来说致良知,像是变更口号。不错,口号的字句是小有变更,其实内容原只是一样,我们拿知行合一那句话代表阳明学术精神的全部也可以,拿致良知这句话代表阳明学术的全部内容也可以。
“致良知”这句话,是把《孟子》里“人之所以不学而知者其良知知也”和《大学》里“致知在格物”那两句话联缀而成。阳明自下解说到:“孟子云:‘是非之心,智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即所谓良知也。孰无是良知乎?但不能致之耳。易谓‘知至至之’?知至者知也;至之者致知也,此知行之所以一也。近世格物致知之说,只一‘知’字尚未有下落,若‘致’字功夫,全不曾道着矣。此知行之所以二也。”(《与陆元静第二书》)观此可知致良知正所以为知行合一,内容完全一样,所以改用此口号者,取其意义格外明显而已。
热门推荐
黄金大盘走势图怎么看?
水蓄冷技术概述
这种长得像红薯的水果是“低聚果糖之王”,还能改善血脂,增强免疫力!快尝尝
我宣布:这才是独居天花板,全屋空空如也,看一次爽一次
黄金在航天工业中的应用你知道吗?
波特价值链模型:企业战略规划的关键工具
中国有哪些热门电影
松花江石瓜池砚
深度睡眠,瘦身秘诀?揭秘睡眠与减肥的紧密关系
如何把握台湾地区金融市场的动态
Excel中查找带颜色单元格的多种方法
深入探讨艾尔登法环的新特性和机制(与黑魂的区别一目了然)
抽烟为什么会上瘾
水陆二仙丹
注销不再是难题:海南个体户疑难注销实战手册
国际观察丨美俄互动 欧洲不安
青枣适合什么地方种植?
杭温高铁开通在即,这些城市将成最大赢家
大便颜色变黑绿?饮食习惯还是健康警示?专家教你一招识别!
轮状病毒全解析:从感染症状、传播途径到疫苗接种,守护宝宝肠道健康
买二手房如何讲价,教你四个实用技巧
2024年全球各国自行榴弹炮排名(以口径、射程、射速综合考虑)
多只牛股重挫!220亿元搏杀光线传媒 振幅近40%
Excel库位顺序管理指南:十大实用技巧确保数据有序
美国的硬实力很强,那么美国的软实力又是怎样的呢?
怀孕的猫咪可以驱虫吗?这份驱虫指南请收好
大便一天3次和三天1次,哪个更危险?几天排便一次才健康?
如何高效分类云盘照片?3个实用技巧让你轻松管理海量照片
王羲之和赵孟頫各有什么特长,区别在哪里?
对不起,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