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敖仓为何能成为秦汉粮仓?它的命运为何与秦汉同起同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敖仓为何能成为秦汉粮仓?它的命运为何与秦汉同起同落!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57794834_122180688/?pvid=000115_3w_a

敖仓是秦汉时期的重要粮仓,被誉为“天下粮仓”。它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还是连接关中和中原的枢纽之地。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敖仓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及其衰落的原因。

新年好!新年好!球局在此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蛇运亨通,神气蛇足,福绕蛇年,多财多亿。既然是新年呢,我们今天讲一个特殊的话题,为了祝大家在2025年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今天我们讲有着“天下粮仓”之称的敖仓。敖仓是秦汉之际重要的粮仓,称得上是“一身系天下之安危”!它的旧址在现在荥阳故城的西北方向,大概就是桃花峪的附近,当然因为多年的黄河南侵,遗迹已经荡然无存了。桃花峪附近有一座山,这座山有很多叫法,如广武山、三皇山、邙山,古时候也叫它敖山,这也是敖仓名称的由来!
说到桃花峪大家都知道这里是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大家看下面这张图,这是站在黄河南岸的山上拍的桃花峪黄河大桥,我们是不是可以明显的看到它的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而西部却有着明显的山地特征啊?这里能够非常准确地表达我国二、三级阶梯衔接的地理特征,所以大家也就能够明白这里为什么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了。
也就是说敖仓以东是空旷辽阔的华北平原,而敖仓以西一直到函谷关都是峰谷交错的豫西山区,而入了函谷关一直到潼关的这120里崤函古道,古人称其为:“重冈叠阜,连绵不绝,终日走硖中,无方轨列骑处!”,可想而知也不好走。虽然敖仓以西的豫西山地难走,但它对于关中来说是最利于防守的,如果说豫西山地是关中的东部屏障,那么敖仓就是这道屏障的东大门。
前面我们讲过敖仓这里有荥阳故城,荥阳在秦汉时期一直都是军事重镇,因为秦汉时期的关中正是通过崤函古道来衔接中原的,过了洛阳以后东出虎牢关就是荥阳,到了荥阳之后就可以向东北去往燕齐,向东南去往吴楚。

这是荥阳作为陆路交通衔接点的重要性,那我们再来看一下水路,古代的关中以荥阳为节点,从长安入渭水,从渭河入黄河,再经三门、孟津到达荥阳。荥阳这个地方的水系网络跟现在不一样,以前我们讲过这里是黄河与济水的分流处,魏惠王又开凿了鸿沟运河,这样就把济水、泗水、颍水和淮水连接了起来,所以黄淮之间其实是以荥阳为水运节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运交通网,而敖仓刚好处于这个水运交通网的咽喉之处,断了敖仓这个点,黄淮之间就很难连通了。所以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敖仓其实是连接关中和中原的枢纽之地。
当然这里说连接关中和古代中原可能还欠妥当,因为从敖仓顺着济水东进,是可以去往山东半岛的。大家应该知道司马迁当时把中华大地分为:山西、山东、江南以及龙门碣石以北的四大区域,这四大区域中山东和山西是经济最富有的,山西的经济核心是关中,关中平原依托泾渭流域的滋养,加上秦国在当地修建郑国渠这样的水利工程,使得关中的农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被称为“天府之国”!“天府之国”最初就是讲关中的,后来因为都江堰的修建才去形容四川。而古代山东的地理方位并不是现在的山东省,它西至函谷关、东临大海、南抵长江,北达燕山,比现在华北平原的区域还要大。这里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农业经济高度发达,主要的三块产粮地就是华北平原、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虽然关中很肥沃,但是它的发展纵深还是不足的,那首都又在关中,如果山东的势力做大了起来造反怎么办?这个时候古人就想到了“以关中制山东的策略”。

具体的手段就是在秦汉时期如果山东无事,就可以将山东地区的粮食、赋税和劳力输入关中,以补充关中自身的不足。战时中央政权就可以退到敖仓以西的豫西山地闭关自守,待到关中实力雄厚以后就可以动用兵力东出镇压。那大家再看一下荥阳和敖仓的位置,这一据点既是守住豫西山地的门户,也是再次东出的有力支撑点。所以一旦秦汉时期国内战乱,荥阳地区就大军云集,那粮草放在敖仓这个地方就非常关键了。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事先在可能爆发战争、需要集结军队的前哨阵地囤积粮草,这就是敖仓在军事上的战略意义。

那除了军事,敖仓在当时全国的经济均衡发展上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前面我们讲过关中虽然富有,但是随着人口的暴增,从秦朝定都咸阳开始,关中就出现了物资供给不足的情况,到了西汉时期这一问题更加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山东的物资通过水运的方式运往关中,漕运的线路基本上就是前面讲的经泗水、济水、鸿沟等河道溯流而上,然后在敖仓汇集,到敖仓以后再入黄河西行,最终经渭水抵达长安。我们要知道荥阳以西一直到潼关的黄河河道是比较难走的,首先是因为河道中有三门、砥柱,河道两岸又峡谷耸立,水面狭窄河流湍急,而且还有很多暗礁,所以就算漕运也不能有太多的船只大量驶入,太过拥堵很可能就会出现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知道黄河有结冰期,冬季的河面结冰不能航行;春夏之际又是枯水期,很容易搁浅;盛夏初秋又因为降雨太多,出现较大的洪峰而无法逆流而上。所以遇到上面的这些情况以后,敖仓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它就相当于一个存储器,漕运船只在黄河河道上无法航行的时候就可以将漕粮卸载在敖仓存储,等待时机再入黄河送入长安。如果比较着急呢,还可以在敖仓这个地方作为漕粮运输的中转站,走陆路经崤函古道去往关中。这就是秦汉时期“天下粮仓”——敖仓存在的意义!

那肯定有人就不理解,既然这么重要,为什么敖仓在东汉之后就逐渐衰落了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知道整个中华大地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开始是东西竞争的格局,包括前面讲的“以关中制山东”策略,以及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都是这种竞争格局的真实写照。而从东汉开始,整个中华大地的竞争格局已经开始向南北向竞争转变。我们知道东汉的都城已经迁到了洛阳,虽然从漕运的角度上来讲,敖仓在东汉的地位没什么改变,但是从军事层面上来说,敖仓不再是帝都关中通过豫西山地抵御山东势力的东大门,因为洛阳之地被称为“八关都邑”,防御体系已经从长安的点状变成了洛阳的面状,可以说洛阳各个方向的防守都很重要,而敖仓顶多就是拱卫洛阳诸多关隘中的一个,甚至都排在八关之外,所以不管是荥阳还是敖仓,其军事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敖仓战略地位的丧失,其实就是东汉统治者放弃了“以关中制山东的策略”,而开始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这片河内之地为基本盘,这片区域临近山东的几大产粮区,中原王朝的“大脑”明显在东移。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前面讲过寿春和徐州两个重要的军事据点,这两个军事据点的重要正是因为割据势力的“大脑”东移,使得中华大地东西对抗退去历史舞台,南北对抗愈演愈烈,那自然敖仓在东汉之后就陨落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