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耳液体菌种袋料栽培技术实践
金耳液体菌种袋料栽培技术实践
金耳,又名黄金银耳、金木耳、黄耳等,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用菌。它不仅含有丰富的多糖、氨基酸和蛋白质,还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如提高记忆力和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金耳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种植金耳也成为了一项有前景的农业项目。本文将详细介绍金耳液体菌种袋料栽培技术,从生长条件到具体操作步骤,为种植者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
目录
- 金耳生长条件
- 金耳液体菌种制作
- 金耳菌袋生产及培养
- 金耳栽培管理
一、金耳生长条件
1.温度:
金耳属中温型真菌,对温度适应范围比较广,金耳菌丝在8-32度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宜生长温度22-25度;子实体形成温度18-22度,6-35度均能生长,但15-25度范围内生长最好。
2.湿度:
菌丝生长期水分由袋内供给,不考虑外界湿度,原基形成开孔后必须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5%,否则原基表面干燥死亡产生畸形菇,转色期缺水还会造成转色不均匀,影响商品外观。
3.空气:
金耳菌丝生长阶段对二氧化碳浓度不敏感,只需间断适量通风即可。子实体形成后需要通风量较大,新鲜的空气对金耳膨大转色均有帮助。
4.光照:
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散射光可促进原基形成,子实体膨大期需要散射光辅助转色。光照强度和时间不足会导致金耳颜色偏淡或转色不均,足够的光照是优质金耳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金耳液体菌种制作
1.种耳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朵形园整、色泽金黄、8成熟的金耳子实体作为种耳。
2.组织分离:
在超净工作台内用75%的酒精对种耳进行外表消毒处理后,切开金耳子实体在黄白相间处挑耳3mm的子实体放入试管斜面上,(试管培养基为通用PDA),在23℃恒温箱培养20天左右,见接种块膨大的作为母种。
3.摇瓶制作:
用1000ml三角摇瓶装PDA培养基600ml,塞上透气塞放入高压锅,温度控制在121℃杀菌60分钟,冷却至23℃,接入试管内金耳膨大组织静置培养24小时,用大功率磁力搅拌器搅拌24-36小时,无明显可见子实体为止。
4.发酵罐扩大培养:
以200升发酵罐为例,装自来水200升,用专用可溶解培养基4公斤,消泡剂100ml,开气搅拌均匀后加盖密封,罐内温度控制在121℃杀菌90分钟,杀菌结束给夹层注入流动冷水冷却至25℃以下,用火焰保护打开接种盖,接入三角摇瓶菌种2瓶,充气压力调至0.5公斤以下培养72小时,菌球清晰、培养液清澈、菌球密度达70%以上时可用于生产。
三、金耳菌袋生产及培养
1.原材料:
青冈或阔叶树木屑,大壳短绒棉籽壳,麸皮或米糠,石膏或钙粉,聚乙烯菌袋(15550.05)。
2.配方:
木屑43%、棉籽壳40%、麸皮15%、白糖1%、石膏1%、含水量55%-58%。
3.装袋:
用香菇装袋机填料,每袋湿重2.1公斤左右,袋身打防爆孔一个用透气贴封口。
4.杀菌:
中温110℃杀菌6小时或常温105℃10小时。
5.液体菌种接种:
待菌袋冷却后培养室用臭氧消毒60分钟,2小时后人员进入接种室,发酵罐液体菌种提前分装到输液瓶,放进接种室,用3穴打孔记号器在菌袋表面压3个接种穴,用10ml注射器每穴接入菌种2-3ml,套上外套放入培养室发菌。
6.养菌:
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5℃,层架之间要有足够间隙确保温度均匀,大约15天接种穴之间菌丝基本连接,此时需要及时脱掉外袋刺孔增氧。
7.增氧:
在接种穴两侧用直径6mm长50mm的钢针(可用改刀制作)各刺一个孔补充袋内含氧量,增氧后室内温度会骤然上升,应注意通风降温。
8.出耳:
菌丝长满袋后,袋内会分泌黄色液体,证明生理成熟,接种穴菌丝也会变得浓白并形成金耳原基。
四、金耳栽培管理
1.金耳菌栽培场所应选择环境卫生、水源充足且干净的地方搭建大棚或出耳房。室内栽培应选门窗对开、通风透光、便于保温保湿的房屋,比如闲置的住房、闲置的学校、闲置的厂房等都比较适宜。
2.栽培架的搭设可分平放和吊放。如有闲置的香菇棚架就按香菇的方式平放管理,如有闲置的黑木耳吊袋大棚就按吊袋方式管理,若有足够大的厂房也可平放于地上进行出耳管理。
3.出耳开孔,待原基有一块硬币大小时就应该扩孔,扩孔方法是用小刀沿原基周围把膜割开,露出金耳子实体。此时棚内不能大通风,地面需浇水和向空中喷雾,应保持室(棚)内湿度达85%左右,防止原基失水干枯开裂,若保湿困难也可开孔后盖地膜或盖报纸喷水保湿。
4.水分管理,形成耳基开孔后2-3天以保湿为主,不能直接喷水给金耳,防扩孔后伤口感染杂菌。随着金耳子实体逐渐膨大可直接喷干净水增湿。
5.金耳在生长的中后期需要增加通风量和一定散射光照,确保金耳子实体肥大、色泽金黄提升其商品价值。
6.金耳从扩孔到成熟大约20天,采收时用手抓住金耳旋转一圈即可脱落,鲜品可直接销售或加工成干品销售。
7.当第一批金耳采收完,清理掉残留的金耳子实体,地面浇水即可,2-3天后可喷水保湿,一周左右可形成新的耳基(子实体)按第一批方法进行管理即可。
8.病虫害防治,放置菌袋前和第一批采摘后首先用氯氟氰菌酯或阿维哒螨灵加吡唑醚菌酯对环境进行杀虫杀菌处理,窗户用防虫网隔离防止害虫入侵传播病菌。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