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多动症”并不仅仅是多动那么简单,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走出ADHD?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多动症”并不仅仅是多动那么简单,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走出ADHD?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star-kid.com/h-nd-301.html

多动症(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不专注、多动和冲动。据统计,4%-12%的学龄儿童患有此病,男孩患病率显著高于女孩。本文将从多动症的早期关注、家长沟通方式、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为家长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建议。

多动症的早期关注

多动症的学名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 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是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不专注、多动和冲动。

起病于童年期,4%-12%的学龄儿童,男孩显著高于女孩。66%-85%患儿的多动症可延续到青少年和成年期。儿童青少年神经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s)患病率为17.5%,其中ADHD患病率最高,约为6.4%

多动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三大核心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多动。

“注意力不集中”症状表现:

  1. 经常不能密切关注细节
  2. 经常难以维持注意力
  3. 与他人直接对话时,经常看起来没有在听
  4. 经常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分神
  5. 经常回避、厌恶或不愿做需要持续注意力的任务
  6. 经常丢失任务或活动所需物品
  7. 经常在日常活动中忘记事情

多动症要和哪些情况进行鉴别?

有多动症的症状,但不是多动症,其本质也就是症状的来源不是多动症相关的大脑执行功能和认知功能受损,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以下3种:

1、情绪障碍、不合儿童天性的教养

比如一个情感需求非常高的孩子没有得到充足的温暖、关爱体验;一个天性活跃爱分享的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回应;对一个注重人文感受的孩子只讲目标和完成;对一个要自我规划自我做主的孩子横加干涉。这样必然诱发孩子抑郁、焦虑、受挫、沮丧等负面感受的大量积压,而出现叛逆、破坏、缺乏动力等不良行为。

2、发育迟缓和智力落后

这类人群所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源自能力不足。

3、总体智能正常,但是某些能区特别薄弱

比如加工速度特别慢,视觉扫视能力特别差,而很大程度地影响学习表现和人际沟通行为。

有40%左右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可能共患其他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疾病。因此,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常规都要做共患疾病的筛查,包括抽动症、孤独症、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等。

特别提醒:以上情况都需要面诊,经过专科医生的问诊、观察和专业测评才能回答“到底是不是多动症、不是多动症到底算什么"的问题。单看大人填写的测评问卷、孩子的”注意力测试"结果,无法给到准确结论。

家长需避免错误的沟通方式

为了让多动症的孩子能听话,家长们往往会采用一些不恰当的沟通方式。

1.责备 很多家长每天都会督促孩子学习、写作业,如果孩子忘记或者没有做好,就会劈头盖脸地责备一番。

2.谩骂 有的家长急火攻心,很可能会言语过激,责备上升为谩骂。

3.警告 家长们有时为了孩子的安全,会用警告的语气对孩子说话。

4.威胁 有些孩子比较任性,难管教。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就经常威胁孩子。当孩子又哭又闹时,家长就会说:“再哭就不要你了!”或者是数数:“数三下,再不走就不管你了!”……

5.说教 有些家长也会用温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但总是唠唠叨叨,不停地说教。

6.命令 有的家长什么事都是命令孩子去做。比如:“马上去写作业!”“立刻上床睡觉!”“每个单词必须抄10遍!”“不要吵了,安静点!”

7.比较 有种现象非常普遍,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比自己的孩子优秀。

些责备、谩骂、警告、说教、埋怨、威胁等沟通方式,用得多了难免会让多动症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进而引发更多的逆反心理,或者做其他一些让家长反感的动作和行为,以掩盖自己的不自信。

家长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面对多动症孩子时,家长不仅要知道正确的教育方法,还要时刻提醒自己调整状态,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顺利成长。

  • 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焦躁不安。家长要科学了解多动症这种疾病,接受现实,正确、冷静地对待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对孩子大吼大叫。学会与孩子一起,循序渐进地克服目前的问题和困难。

  • 学会帮助孩子克服多动症的一些小技巧。如孩子学习时,家长应以鼓励为主,做作业的时间不要太长,可以先从10分钟开始坚持,然后是15分钟,逐步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或做作业的时间延长。再如,应鼓励孩子多放声朗读,因为大声诵读需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有助于多动症的技巧训练。

  • 调动孩子的积极主动性。由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主要指儿童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的发展区域。他强调在教学和帮助中应该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孩子提供带有一定难度(个体踮起脚能够达到)的内容,从而调动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努力超越现有水平以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 创造适度努力后的成功经验。成功经验是孩子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重要动力。家长通过搭建脚手架给予辅助支持,陪伴孩子用自身行动达成预期目标,并及时的给出正面强化(特别是对自身自信缺乏,或者对努力过程不敏感的孩子,家长可以巧妙的总结出‘之前的情况——努力细节——取得的小成就’摆在孩子面前,帮助他感受自己的力量)。

总之,要减轻孩子多动症的症状,需要多方配合。除了医学手段,更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对多动症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渐进,切勿急躁,更不要训斥、打骂。

多动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2011年美国儿科学会发表了新的儿童青少年“儿童多动症诊疗指南”,治疗的推荐比较细化,修订后的指南按照患者不同年龄阶段推荐不同的治疗措施:

  • 4~6岁建议行为治疗为主;
  • 7~11岁推荐药物治疗联合行为治疗;
  • 12~18岁的患者,推荐药物治疗为先,行为治疗为后,同时配合适当的心理治疗。

  • 药物治疗: 药物不可以滥用,但也不要盲目拒绝。孩子是否用药需要建立在科学诊断和评估的基础之上,家长务必与医生多沟通。

  • 行为干预:帮助孩子建立计划规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帮助家长用科学合适的方式协助孩子。有效的行为干预可以替代一部分药物的作用。

  • 心理治疗:对于亲子冲突很多或者儿童的情绪状态不稳定的,需要通过个体或家庭心理治疗,改善亲子关系,调整儿童情绪,提高学习动力。

  • 运动干预:研究表明,有超过半数的注意力问题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动作发展滞后或运动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运动干预激活相关大脑神经通路功能,提升专注力。

带着孩子攻艰克难的过程中容易陷入失望,家长朋友们要管理好自己的预期,并以爱和理解陪伴引导孩子。学会调动孩子兴趣和积极性的办法。日常交流中,要有5句表扬+1句要求才最合理。

照顾自己后你才能有足够的能量一步步引导孩子走出当下的困境。没有什么,比孩子心理健康更重要,也没有什么,比你和孩子的关系更重要。

本文作者:朱雍雍
作者单位:上海星晨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