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家门口的博物馆③ |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文化公园里的博物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家门口的博物馆③ |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文化公园里的博物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news.dayoo.com/culture/202408/11/159140_54700709.htm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堤二马路37号(广州文化公园内),是了解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的重要场所。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资料,展现了十三行作为清代唯一对欧美通商特区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屈大均的一首《广州竹枝词》,道出了清代广州十三行的繁盛。

说到广州外贸的“威水史”,便绕不开大名鼎鼎的广州十三行,如今,这段故事就藏在广州文化公园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里。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所在区域正是三百多年前十三行商馆区的遗址。从1757年到1842年,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的对欧美通商特区。因此,十三行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博物馆沙盘中的十三行商馆区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设立粤海关作为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行政机构。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广州成为清政府限定的对欧美唯一通商口岸,粤海关的地位更为重要,也拉开了十三行辉煌的序幕。粤海关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还为宫廷采办了很多前所未见的西洋奇珍异宝,广州由此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十三行行商是代表清政府对外商进行管理,并拥有茶、丝、棉布等特许商品经营权的商人。十三行行商中,潘家、卢家、伍家、叶家四大行商最为出名。伍家的代表人物伍秉鉴,当时更被誉为“世界首富”,掌管的商行怡和行实力雄厚。伍秉鉴商业眼光长远,除国内贸易,还投资美国的铁路业、证券业、保险业等,获得了大量收益。他对外宣布的私人财产有2600万两白银,相当于今天的50多亿元,收入是清政府的一半,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世界首富”。


十三行的商人如何与外国商人打交道呢?当时广州坊间流行一种特别的语言,称作“广州英语”,是用粤语标注英语单词的发音而形成的。博物馆展板展示的“广州英语对话”中,第一句是中国人在跟外国人打招呼:请请,您好,好长时间没有见到你了。(Chin-chin, how you do, long time my no hab see you.)其中,“请请”(Chin-chin)“油”(you)“都”(do)都是粤语发音。虽然这种英语发音并不标准,但在当时已经足够十三行商人用来与外国商人做买卖了。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收藏、展示的广彩瓷、珐琅、广绣、广式家具、牙雕、通草画、银器等众多外销工艺精品,诉说着那段辉煌历史。

博物馆一楼中心,有一件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广彩瓷器——“广彩洋人远航图大碗”,在碗的中心有年份“1757”——1757年正是清政府保留广州作为唯一对欧美通商口岸、拉开十三行辉煌序幕的时候。广彩瓷器在当时属于热销商品,很多外国人会来广州订购广彩瓷器。这件广彩瓷就是当时外国商人抵达广州后私人订制的纪念品,碗内有英文写着“亲爱的伊丽莎白”。

广彩洋人远航图大碗碗内

通草画被称为“广州明信片”,也是当时西方人非常喜爱的纪念品。通草的茎髓是白色的,经过切割、摊开后变成通草纸,晒干之后就可以在上面作画了,颜色画上去不会晕染开,立体感非常强。

通草画、通草纸、通草茎髓

18世纪前后,广州生产的外销扇风靡欧美,欧洲上流社会的贵妇、少女们都竞相以手执极具东方情趣的精巧扇子为时尚,甚至利用扇子作为社交场合的道具,形成了一套流行于西方的扇语。如左手拿着扇子放在脸前慢慢扇动,是“想认识你”的意思。

外销扇展区

参观小贴士

  •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西堤二马路37号(广州文化公园内)
  • 交通:地铁6、8号线文化公园站A、B出口
  •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30(17:00停止入馆),除法定节假日外逢周一闭馆
  • 免费讲解:10:00、15:00(现场到服务中心报名)
  • 门票:免费
  • 周边游玩:广州文化公园、粤海关博物馆、邮政博物馆、沙面等

本文原文来自大洋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