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唯识学”角度,如何解释:“我先看到他,还是他先看到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唯识学”角度,如何解释:“我先看到他,还是他先看到我?”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opus/1031129997493927954

“我先看到他,还是他先看到我?”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哲学思考的问题。从唯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先后顺序,而是涉及到心识、缘起和性空等核心概念。本文将从唯识学的视角,深入探讨这个问题背后的哲学意涵。

一、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万法唯识

唯识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心识的显现,并不存在一个离开心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成唯识论》中提到:“诸法唯识所现,离心无别境。”这意味着,我们所感知到的“他”并非真正独立于我们的心识,而是由心识所变现,而他所感知到的“我”,同样是他的心识所显现。

因此,“我看到他”与“他看到我”并非发生在一个独立客观的世界里,而是各自的心识作用下的现象。在唯识学看来,所谓的“看到”其实是“见分”对“相分”的认知,这本质上都是心识内部的活动,而非物理世界的因果关系。

二、八识缘起:谁的“看到”先发生?

唯识学建立在“八识缘起”的理论之上,其中:

  • 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识)负责感知外在世界的基本信息;
  • 第六意识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认知、判断;
  • 第七末那识执着于“我”的存在;
  • 第八阿赖耶识储藏一切业力种子,是万法的根本。

按照唯识学的解释,当我们“看到他”时,其实是我们自身的阿赖耶识(第八识)中的“他”的业种,在因缘成熟时,投射到了我们的第六意识中,从而形成了“他”的相分(影像)。同理,当“他看到我”时,也是他阿赖耶识中的“我”的业种显现。

因此,“我看到他”与“他看到我”究竟哪个先发生?唯识学的回答是——二者是各自心识的显现,并无固定的先后顺序。这并非一个物理上的先后关系,而是心识活动的同步显现。

三、缘起性空:主观感知的相互依存

唯识学不仅主张“万法唯识”,还强调“缘起性空”的思想,即所有的现象都依赖因缘和合而生,并没有独立不变的自性。因此:

  • “他”是因我的心识显现而存在的;
  • “我”也是因他的心识显现而存在的;
  • 二者的“看到”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这就像两面相对的镜子——你看到镜中的自己,是因为镜子里有影像;同样,镜子中的“你”也“看到”了现实中的你。这两者是同时显现的,并无时间上的先后之分。因此,“我看到他,还是他看到我?”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主观投射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可以通过时间因果关系解答的问题。

四、结论:看见即是心识的投射

从唯识学的角度来看:

  1. 世界的显现并非客观存在,而是心识的作用。
  2. “看到”是一种主观体验,不是客观事实,无法简单以先后论定。
  3. 我看到他,是我的心识投射出的影像;他看到我,是他的心识投射出的影像。二者同步显现,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
  4. 真正超越对“先后”的执著,需要洞悉唯识缘起,认识到一切都是“识”的显现,而非独立的实在。

唯识学的核心,是让我们理解到: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并非客观存在,而是自身心识的投影。“我看到他,还是他先看到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认识到——一切现象,皆由心生。

因此,真正的觉悟,并不在于探究“谁先看到谁”,而是在于认识到“看见即是心识的显现”,进而超越对主客二分的执着,回归“万法唯识”的智慧境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