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舒曼:19世纪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罗伯特·舒曼:19世纪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涵盖了钢琴曲、交响曲、室内乐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标题音乐和梦幻世界的描写上独树一帜,被誉为"音乐诗人"。
罗伯特·舒曼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又进修钢琴,当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放弃了法律的学习,专攻音乐。后因手指受伤,遂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 中文名:罗伯特·舒曼
- 外文名:Robert Schumann
- 出生日期:1810年06月08日
- 性别:男
- 国籍:德国
- 民族:德意志
- 出生地:茨维考城
- 星座:双子座
- 生肖:马
- 毕业院校:耶拿大学
- 去世日期:1856年07月29日
- 职业职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 代表作品:《蝴蝶》、《维也纳狂欢节》、《新音乐杂志》等
详细介绍
1830年从钢琴家F.维克学习钢琴,同时向H.L.E.多恩学习作曲理论。当时他立志要做一个钢琴家,但由于手指受伤,不得不放弃钢琴转向作曲。1830~1840年间,舒曼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他的音乐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1834年,他创办了音乐评论刊物《新音乐杂志》并任主编。四十年代他不断扩大音乐创作的范围,写了不少声乐曲、交响曲、室内乐重奏曲、清唱剧、歌剧等,如著名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曼弗列德序曲》、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女人的爱情与生活》及第一、二、三、四交响曲。同时应门德尔松的邀请,任教于莱比锡音乐学院。舒曼同维克老师的女儿克拉拉相恋多年,但他们的爱情却遭到维克的坚决反对。维克在这一方面对舒曼十分残酷,以至使他患了精神忧郁症。直到1840年8月1日,莱比锡法庭才终于裁决了他们的婚姻悬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舒曼的音乐创作十分注重于人物内在感情的描写。他喜欢标题音乐,并经常描写一些梦幻的世界。他的钢琴作品形式短小。但在旋律、和声上、节奏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到之处,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音乐诗人”。
1843年F.门德尔松建立莱比锡音乐学院,舒曼应邀在该校任教。次年随克拉拉去俄国旅行演出,回国后迁居德累斯顿。40年代舒曼的创作重点从钢琴音乐和艺术歌曲转到交响音乐、协奏曲、室内乐、戏剧音乐等大型体裁方面。
1848—1849年德国爆发革命,舒曼受到革命浪潮的激励,精神振奋,这在他的创作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1850年舒曼居住在杜塞尔多夫,担任了该市的管弦乐团和合唱团的指挥。但是由于早已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急剧恶化,1853年辞去指挥职务。
1854年,他因精神病恶化而丧失了理智,甚至连妻子也认不出了。一个严寒的冬日,他竟跳进冰冷的莱茵河里企图自杀,幸而被救并送进了精神病院,但他始终未得到完全的恢复。
1856年7月29日,舒曼在爱妻克拉拉的怀中安然逝去,终年4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