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解这些典故,你就不懂纳兰性德笔下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没有了解这些典故,你就不懂纳兰性德笔下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长河中,每个朝代都孕育出独特的文化风貌。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明清小说,这些文学形式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璀璨篇章。然而,每个朝代的文化发展都是多元化的,涌现出众多在不同文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大家。
词,作为古人创作的一种常见文学体裁,在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涌现出众多流派和大家。而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是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词作,它并非出自宋词,而是来自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朝时期的诗词创作虽然涌现了一些作者,但大多未能与唐诗宋词相媲美,逐渐被历史湮没。然而,纳兰性德的这首《木兰词》却能穿越时空,流传至今,其魅力何在?
这首词以"人生若只如初见"开篇,道出了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遇。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正如秋风中的扇子,一旦失去夏日的需要,便被无情地抛弃。词中通过"画扇"这一意象,巧妙地表达了情感的变迁与无奈。
纳兰性德运用典故,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深处。"骊山语罢清宵半",让人联想到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骊山华清宫的缠绵悱恻;"泪雨零铃"则让人想起唐明皇在马嵬坡事变后,行至栈道雨中闻铃肠断,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两句"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往日誓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纳兰性德通过这首词,展现了对爱情、友情以及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纳兰性德的《木兰词》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词句和深邃的意境,更在于它触及了人类情感中最柔软的部分。它让我们明白,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有多好。然而,正是这些聚散离合,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