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载体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纳米载体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纳米载体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选择性靶向肿瘤细胞的能力,已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巩长旸研究团队在Wiley发行的MedComm-Oncology发表了题为“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of Nanoparticles in Cancer Therapy”的综述,系统性总结了纳米载体的最新发展和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目前,癌症仍然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巨大问题。尽管癌症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需要更有效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传统的全身给药会导致脱靶毒性和药物的快速清除,而纳米载体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选择性靶向肿瘤细胞等能力使其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巩长旸研究团队在Wiley发行的MedComm-Oncology发表了题为“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of Nanoparticles in Cancer Therapy”的综述,系统性总结了纳米载体的最新发展和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该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巩长旸研究员,第一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职博士后黄先洲。
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各种具有独特性能的纳米载体,这些应用于癌症治疗的纳米载体包括但不限于胶束、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子、树枝状纳米粒子、聚合体、蛋白质纳米粒子、无机纳米粒子、外泌体、仿生纳米粒子、分子印迹纳米粒子和杂合纳米粒子。这些纳米载体被赋予了不同的特性,使其可以克服在癌症治疗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并实现对药物的有效递送,增强治疗效果(图1)。这些特性保证了纳米载体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使所搭载的药物具备长循环时间、靶向能力和对pH、氧化还原、谷胱甘肽、酶、乏氧、ATP、温度或者离子等的响应能力,也可以确保药物被递送至靶细胞。
图1 纳米载体克服在癌症治疗中的各种阻碍,实现药物的有效递送
纳米载体作为递送系统的快速发展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其应用不仅局限于化疗、放疗、光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单一疗法,而且还广泛应用于联合治疗。以联合了化疗与基因治疗的协作式纳米CRISPR支架(Nano-CD)为例,如图2所示,Nano-CD共递送顺铂和CRISPR/dCas9质粒在胞内产生GSDME蛋白,通过激活caspase-3通路和GSDME的表达,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焦亡。
图2 Nano-CD的构成示意及其工作原理
综上所述,本综述介绍了不同的纳米载体及其在实现药物有效递送中所采取策略的最新发展,以及纳米载体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为后续深入研究和完善应对策略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本文原文来自MedComm-On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