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中心城区铁路支线再利用探讨
娄底中心城区铁路支线再利用探讨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娄底作为湖南省的重要工业城市,其交通网络的发展对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深远影响。娄底中心城区铁路支线,作为历史的产物,曾经为城市的工业发展、物资流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有部分铁路支线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运输功能,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遗留问题”。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和改造这些铁路支线,使其重新融入城市的发展脉络,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娄底中心城区铁路支线现状分析
娄底中心城区现有铁路支线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当时为了满足工业生产和运输需求而建设的,属“大铁路、大企业”的格局时代。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铁路部分主铁路进行了改线迁移,部分支线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运输功能,但其所占用的土地资源却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这些铁路大多穿越城市核心区域,不仅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布局,也制约了城市空间的拓展。因此,对娄底中心城区铁路支线进行再利用,既是解决土地资源紧张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娄底城区铁路支线目前共有五条,废弃娄邵铁路一条。五条铁路支线:一是处于开发区东北角的西恩铁路;二是由涟钢为起点的南北向娄插铁路;三是自涟钢起点向西延申至斗笠山煤矿的娄斗铁路;四是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专用线;五是大汉集团八百米引入专用线。废弃的娄邵铁路目前面目全非,占用、覆盖、挖断、垃圾堆放等五花八门,城区段基本上已是面目全非。
铁路支线再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支持: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推进铁路进港口、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解决好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为铁路支线再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技术支持:随着科技的进步,铁路技术的更新换代也为铁路支线的再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可以利用现代铁路技术将原有的铁路支线改造为城市轨道交通线,或者将其改造为城市绿道、公园等公共设施。
(三)市场需求:随着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娄底城市工业产业发展战略定位“材料谷”,钢铁相关企业发展迅速,原材料运进与产品运出需求较大,从服务企业,降低成本出发,市场有着比较大的需求。其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环境和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铁路支线的再利用可以满足市民对绿色出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
铁路支线再利用的必要性分析
铁路支线,作为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再利用的价值和意义在现今社会发展中日益凸显。这不仅是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适应和回应。
(一)、提升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铁路支线的再利用可以有效提升运输效率,减轻主线的运输压力。通过合理规划和改造,支线铁路可以承担部分原本需要通过主线运输的货物和旅客,从而优化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率。此外,铁路支线的再利用还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交通解决方案。
(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铁路支线的再利用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铁路支线,可以将资源和产品快速运送到需要的地方,促进区域内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同时,铁路支线的再利用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铁路支线的再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比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对环境的污染较小,能源消耗也较低。通过再利用铁路支线,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同时,铁路支线的再利用还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提高铁路网络的整体效益
铁路支线的再利用可以提高铁路网络的整体效益。铁路支线与主线相连,构成了铁路网络的基本框架。通过再利用铁路支线,可以优化铁路网络的布局和结构,提高铁路网络的整体效益。同时,铁路支线的再利用还可以提高铁路网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五)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通过铁路支线的再利用,可以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铁路支线再利用的策略与建议
娄底城区铁路网结构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十字架到井字架再到米字架,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属于“大交通、大通道、大企业”的发展模式,从发展之初的娄底站,到娄底东站,又有着“大铁路、小车站”的鲜明特色。整体而言,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城市铁路网的完善提以下不成熟建议。
(一)规划建设湘中高铁快运物流集散基地及专用线
目前,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物流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全国目前已有13个高铁快运基地,娄底可以考虑建设高铁物流基地,辐射湘中地区,提升娄底的物流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物流枢纽城市。建议在高铁南站南侧东南角建设高铁物流集散基地,从现有高铁站引出专用线,承载高铁货流,辐射娄底、邵阳、湘潭。
(二)规划娄星专用线,打通娄星产业开发区铁路物流通道
作为娄底省级娄星产业开发区,在园区西南角规划有物流园,为公路运输,可以考虑自娄斗铁路引入专用线与物流园相接,长度约2公里,实现娄星物流园的铁路运输,达到高效的多式联运,融入娄底支线铁路网。
(三)东连西恩,西接娄斗,多式联运,成环成网。
规划沿北外环线设置东西向铁路支线,长约7公里,将西恩铁路与娄插铁路连接起来,打通涟钢与开发区第二工业园“硅钢产业园”通道,缓解涟钢自娄底火车站拥挤的货运通道,增加涟钢出货通道,提高企业效益。
(四)水转铁,新建娄星港口至胜昔桥铁路专用线。
在新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涟水复航,在白鹭湾处规划有水运港口,打通了娄底水运通道,规划自娄星港口至胜昔桥建设铁路专用线,将水运转为铁运,并可直达开发区工业园,也可以直达涟钢,并且在港口实现“公、水、铁”的转换。
(五)娄斗铁路扩能增效,连接斗笠山化工产业园
增强娄斗铁路支线的运能,增加货运量,将新规划的斗笠山化工产业园与娄斗铁路连接起来,打通化工产业园的铁路通道,复活娄斗铁路功能。
(六)拓站场,通物流园
娄底城市发展较晚,由曾经的娄底镇发展而来,因为涟钢的设立而带来了城市的发展。有着“大铁路、小车站”的时代特征,当初站场的规模设计相对比较小,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娄底站至百亩井线路能力特别紧张。
目前,娄底铁路站场比较冷清的是西恩铁路站场,娄星产业开发区娄斗站场,未来规划将西恩铁路站场拓大,承担开发区工业园铁路货运功能,激活开发区出货通道,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拓大娄星产业开发区娄斗站场,利用该站场作为娄星产业开发区的对外货运集散点,企业货流通过公路运送至铁路站场,再通过铁路运送出去。
(七)激活老娄邵铁路,建设线性工业文化景观公园
老娄邵铁路见证了娄底城市的成长,是娄底记忆的一部分,也是承载着娄底工业城市辉煌的印记,有它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工业文化印记,保留和开发老娄邵铁路,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需要。规划城市绿廊,打造一条自老城区到万宝新城的绿色廊道,提升城市品位,打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绿色廊道,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增强城市竞争软实力。
结论
娄底中心城区铁路支线的再利用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和再利用的可行性、必要性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铁路支线再利用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只要我们坚持统筹规划、多元利用、强化管理和公众参与的原则,就一定能够实现铁路支线再利用的目标,为娄底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