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与参公的区别:参公事业编的工资结构解析
事业编与参公的区别:参公事业编的工资结构解析
参公事业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编制)与普通事业编在进入方式、管理模式、工资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详细解析参公事业编的特点及其与普通事业编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编制的异同。
1、参公是我国各单位政工干部和工作人员比较口语化的一种表述,全称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是指对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2、参公单位人员要具体分析,通过中央、省两级公务员(参公)考试正常考录的工作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公务员,但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3、编制性质:参公整体上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但编制上不属于公务员的行政编,属于事业编制。
4、待遇区别:参公的事业编和公务员都属于国家财政同一拨款,几乎在薪酬福利上没有差别,然而一般来讲参公单位比党政机关的规格要低,晋升空间可能不如公务员大。
5、人员调动:只要有接收单位和你现在单位双方的同意放人和接收,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和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可以互相调动。如果相互调动,公务员调动为参公,编制上会从行政编制转为事业编制。相应的,如果参公要调动为公务员,编制上也会从事业编转为行政编制。
二、参公事业编和事业编制的区别
1、进入方式有所不同。要进入参公事业单位,成为参公事业编制人员,是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经过笔试、面试、体检等各种程序,成功录用才行,进入的方式与获得公务员身份的方式基本相同。而普通事业编制人员,则是要参加事业单位统一考试,成功录用才行。
2、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参公事业编因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在很多方面已经等同于行政编制,所以与事业编制,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参公事业编制人员与公务员大体相同,都受《公务员法》管理,其晋升的方式、工资待遇的结构等等都与公务员相同。而普通事业编制人员还是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晋升方式和工资结构等也有所区别。
3、工资结构有所不同。参公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结构与公务员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由职务职级工资、级别等级工资、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公务交通补贴等各种津补贴组成,年终还有一次性奖金和绩效考核奖。而普通事业编制人员工资主要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各种津贴补贴等组成,每月工资中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年终考核合格后发奖励性绩效工资,也同样有绩效考核奖。参公事业编制人员和普通事业编制人员工资最大的区别,就是参公人员有公务交通补贴,而普通事业编制人员则没有。
参公事业编全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编制,虽然不属于公务员必须里的行政编制,但是适合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
1、全额事业单位的编制和人员管理相对较为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编制核定和人员管理,人员流动较为规范。参公事业单位的编制和人员管理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调整编制和人员结构,人员流动也较为灵活。
2、全额事业单位的工资来源和福利待遇由国家财政全额承担,相对较为稳定。参公事业单位的工资来源和福利待遇也由国家财政承担,但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在福利待遇方面,两种单位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来说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参公事业编和普通事业编,虽然都是事业编,但参公事业编与行政编更加相近,与普通事业编有了本质的区别。参公事业编在进入方式、管理模式、晋升方式,工资结构和发展前景上都与普通事业单位有所不同。参公事业编更好,但获得编制也更难。
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岗位类别和等级。
三、参公和事业编的区别
1、4、如果纳入公务员管理,人事管理将参照公务员制度,稳定性较高。而事业单位则采取岗位需求确定人员编制的方式,并实行聘任制。
5、各有利弊,难以确定哪种方式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