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九一八事变前的日本,军备不足,经济凋零,人民生活水深火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九一八事变前的日本,军备不足,经济凋零,人民生活水深火热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HCDOI1905566E2N.html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屈辱历史,它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暴露了当时中国军队的腐败和无能。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时的日本其实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军备不足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日本国内状况及其对事变的影响。

一、九一八前日本遭受经济危机,国内经济萧条,军备不足

我们来看看当时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九一八前的日本工业主要依靠轻工业和廉价劳动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全球大萧条让脆弱的日本经济受到重创,日本又是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石油、铁矿、煤炭等都严重依赖进口。

从1929年到1931年,日本对外出口下降76.5%,进口下降71.7%。大批银行和工商企业破产倒闭,工业总产值下降32.9%,其中煤下降36.7%,生铁30.5%,钢47.2%,船舶88.2%,棉纺织品下降30.7%,农业总产值也下降了40%,农村的负债超过了整个农业生产总值。

日本失业人口超过200多万,绝大部分日本农民处于被债务压垮崩溃的边缘,日本民间百姓大都饿着肚子,不得不陷入了卖儿卖女的地步。还有一组数据,每年有18万农村年轻女子被卖到东京等大城市,而价格却从300日元跌到100日元,抢劫杀人等各种犯罪活动与日俱增。

可以说当时日本国内经济一片萧条、民生凋敝、政治腐败、人心惶惶,底层人民生活可谓是水深火热,整个国家政治矛盾日益恶化,内斗不稳定,而当时日本政府又找不到解决办法。

面对经济困境,日本政府也不得不大量裁军,大幅削减军费。日本的常备军数量缩减到30万,其中日本陆军常备师团不过十二个,人数只有20万。1931年日本全国武器装备的产量少得可怜:步枪3613支,机枪541挺,火炮90门,坦克12辆等。

而反观东北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当时已经达到每年能产野炮、山炮、重炮等各型大炮150门,步枪6万多支,轻重机枪1000多挺,以及大量的炸药等军用物质。

九一八事变时,日军在东三省有2.7万人驻军,其中正规军只有1.5万人;而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虽然有10多万人进入关内,但驻扎在东北各地的军队仍然有20万人,其中正规军16.5万人,装备精良,还有国外进口几十辆坦克,300多架飞机等先进武器。

二、日军下层军官谋划侵占中国东北,解决国内危机

这种情况下的日本,其实没有多少能力和东北军开战,更没办法应对中日之间全面大规模的战争,所以九一八事变日本政府高层根本不知情,是由关东军下级军官偷偷策划实施的。

当时日军70%的日本士兵来自于农村,东京那些人口买卖的少女,很多就是日军士兵的姐妹们。下层日军军官,面对自家亲人和人民悲惨生活,日军军人开始打破以往的那种沉默,向当时还是政党控制的日本政府不断施压。而且他们还提出了解决国内各种危机的方案,就是侵占中国东北,其中以说过用一把竹刀就可以对付张学良的石原莞尔为代表。

九一八事变的主谋者石原莞尔,在《满蒙问题之我见》中写道:“满蒙的农业足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在资源丰富的满蒙建立广大的小企业与农场,能够让我国摆脱眼下大量失业者与农村破产者生计困扰。”在他眼里占领东北,是解决日本国内问题的一招妙棋。九一八事变前两月,针对东京大学的大学生调查显示,88%的大学生支持采取军事武力行动侵占东北。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内阁首相开会,命令关东军不要扩大战事,政府里高官还想着惩罚肇事者,平息事态。为何呢,因为战争意味着烧钱,本来这时缺钱,想想日本人在日俄战争中巨大的花费,还心有余悸。

为了应对日俄战争,日本人几乎将全部预算用于支付战争费用,日本在战争中消耗了19亿日元的军费,欠下了西方国家8亿日元的外债。战后没有从俄罗斯获得战争赔偿,这些外债每年都要支付巨额的利息,给日本经济造成极大的压力,以至于1925年后不得不才裁军。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东北军没做啥像样的抵抗,几十万大军除了少数人抵抗,一部分人投降,大部分人撤退逃跑,日本政府和民间都大喜过望。日本政府不用消耗大量军费资源去支撑战争,反而轻松抢占了东北大批领土、财产和各种资源,简直是天上掉下了一个大馅饼。

三、九一八后日本抢夺大量金钱和武器装备,依靠东北资源迅速摆脱经济危机

日本抢占东北抢了多少钱呢?仅仅在在沈阳大帅府里,关东军搜剿了八万根金条,每根1000g,东北各处银行、钱庄等也遭到了洗劫,各地损失的白银,珠宝,大洋更是不计其数。

而日军得到的军事装备更是多得吓人,其中大炮600门,迫击炮2400门以及各种炮弹50万发,战车35辆,各式机关枪5912挺,各种步枪、手枪127000支 ,子弹约1.8亿发,还有近300架战机,以及包括亚洲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在内的大批完好军工企业。

根据1932年的《国闻周刊》记载,东北军政机关损失4.69亿大洋,铁路部门损失6亿大洋,官办银行损失5.8亿大洋,矿业损失1.5亿等等,合计各种损失达到了200亿。

所以,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和不抵抗结果就是,日本人捡到了一个巨大的粮仓和金库,不抵抗逃跑的东北军等于是给日本送枪送炮送钱,为日本军国主义输血和磨刀。

当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在经济危机中苦苦挣扎的时候,而日本经济靠着东北的资源却实现了V字反弹。从1931年到1934年,日本出口额由11.5亿日元增至21.8亿日元。1933年棉纺织品的输出更是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一,震动了欧美各国。

1931到1937年,日本工业增长年平均速度达到了9.9%,这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快的,因此中日之间实力差距也不断拉大。1937年,日本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仅有13.6亿美元,日本是中国4.4倍;日本钢铁产量580万吨,是中国的145倍。

七七事变前日本陆军常备人数共有38万人左右,海军舰艇285艘(包括4艘航母、9艘战列舰)和超过1600架各式战机。可以说日本后来拥有全面进攻中国的能力和战争物资,是不抵抗放弃东北提供给日本的,东北丰富资源却被日本充分利用,助涨了侵华嚣张气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加足马力生产的沈阳兵工厂,供应在华日军约70%左右的武器弹药。1937年,日本共生产步枪42754支、机枪2295挺、火炮478门、坦克479辆、飞机1580架、军舰51724吨,分别是1931年的10倍、3.2倍、4.3倍、38.9倍、2.8倍和9倍。

也正是东北军不抵抗,更加激发了日军的野心,让日本国内的主战派彻底成为主流。占领东北的消息传回日本,日本国内民众欢呼鼓舞,纷纷跑到街上喝酒跳舞庆祝。宁要廉洁的军人,不要腐败的政客,日本国内主和派政党逐渐完全失势。1932年5月15日,日本首相犬养毅被几个军人刺杀,日本政坛从此开始彻底被主战派军人掌控。

如果当时东北军奋起反抗,日本虽然也会增兵作战,但缺少军费,没有经济实力和条件全面持久地开战,更不会轻松写意地拿下资源丰富的东北;也许就像九一八事变几个月后,日本在上海发动的一二八事变,在遭到中国军队的抵抗打击后,不得不在国际社会调解下达成协定,只能取得一定的利益;如此日军不得不放慢侵华的脚步,只能逐步蚕食,也就无法以战养战,无法借着东北丰富资源迅速实现经济复苏和工业化转型,中日之间的差距也就不会有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时那样大,抗战也不会打的那么艰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