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耳聋还头晕?也可能是耳朵的免疫功能失调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耳聋还头晕?也可能是耳朵的免疫功能失调了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16874

当发生头晕伴听力下降时,大多数患者或医师可能会想到梅尼埃病。其实除了梅尼埃病之外,能引起头晕伴耳部症状的疾病还不少。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种发生在耳朵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内耳疾病(Autoimmune Inner Ear Disease,AIED)。AIED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其特征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内耳结构,导致听力损失和其他相关症状。本文将探讨AIED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旨在为受困扰的患者和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为什么会产生AIED?

AIED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产生AIED的原因可能有:

  1. 免疫系统失调攻击内耳的蛋白,形成免疫复合物和抗体,进一步导致听力进行性下降;
  2. Cochlin 是一种位于内耳的可以受到免疫系统攻击的蛋白质;
  3. 内淋巴囊是内耳的一种结构,它可能随着内耳的免疫反应而发生扩张。

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G基因调控缺陷可能会增加对听力障碍的易感性。此外,特定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如Muckle-Wells综合征(由NLRP3基因突变引起),也与AIED的发病相关。这些遗传缺陷导致过量的白细胞介素-1(IL-1)释放,引起全身性和器官特异性炎症,进而损害内耳功能。

AIED的症状

AIED患者主要的症状表现在听力下降和平衡障碍,约65%的患者为女性,中年女性较多。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

  1. 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进展迅速,发生于数周至数月。双侧耳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病;
  2. 听力波动;
  3. 头晕或失衡(约占AIED病例的50%);
  4. 耳鸣;
  5. 耳胀满感(约占 AIED 病例的25%~50%);
  6. 可能会出现传导性听力下降:由于中耳炎导致的咽鼓管功能下降和/或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的AIED;
  7. 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如疲劳、肌肉酸痛、红肿、低烧等。

诊断方法

目前尚无明确的AIED诊断标准,但以下诊断标准被广泛接受。

主要标准:

  1. 双侧听力损失
  2.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3. 抗核抗体(ANA)滴度>1:80
  4. 自身T细胞的减少
  5. 类固醇治疗后听力恢复率>80%

次要标准:

  1. 单侧听力损失
  2. 年轻或中年患者
  3. 女性患者
  4. 类固醇治疗后听力恢复率<80%

对于具有两个主要标准和两个次要标准的患者,可疑诊为AIED。听力恢复率的计算依赖于对类固醇的反应。推荐初始剂量为每天60mg或1mg/kg的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逐渐减少剂量。对于严重听力损失(≥70 dB)的患者,可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推注治疗。

治疗策略

AIED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免疫反应,保护听力。主要治疗方法包括:

  1. 皮质类固醇:系统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AIED的首选方法。推荐初始剂量为每天60 mg或1 mg/kg强的松,持续4周,然后逐渐减少剂量。如在减药后听力再次下降,需重新给予大剂量强的松。
  2. 免疫抑制剂:对于类固醇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使用甲氨蝶呤或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已被证明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听力。
  3. 生物制剂和分子靶向药物:如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尽管仍处于研究阶段,但显示出治疗AIED的潜力。
  4. 助听设备:对于严重听力损失的患者,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1. 血浆置换:这一方法通过移除血浆中的病理性抗体,减轻症状,对部分患者有效。

未来展望

随着对AIE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更多的靶向治疗方法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有望被开发出来。基因组研究揭示了更多与AIED相关的基因突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Breslin NK, Varadarajan VV, Sobel ES, Haberman RS. Autoimmune inner ear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management. Laryngoscope Investig Otolaryngol. 2020 Nov 28;5(6):1217-1226. doi: 10.1002/lio2.508.

Roland JT. Autoimmune inner ear disease. Curr Rheumatol Rep. 2000 Apr;2(2):171-4. doi: 10.1007/s11926-000-0058-y.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新华医院听力眩晕中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