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考生质疑考研英语压分:估分60实际只有26分,压分现象真的存在吗?
多位考生质疑考研英语压分:估分60实际只有26分,压分现象真的存在吗?
2025年考研英语成绩公布后,多位考生反映英语成绩异常低,质疑存在压分现象。例如,北京某考生估分英语一能得60分,实际却只得了26分。这种现象是否真的存在?
在教育考试领域,"压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学生若对自己的分数存在异议,均可提出申诉,请求老师重新核算试卷。此前每年都有一些考生表示自己的实际得分与估分不符,认为是批卷老师的问题,而非自身问题。
2025年初试成绩公布后,不少同学反映自己的英语成绩异常,且来自各地的同学都有此吐槽,如北京、上海、浙江、陕西、湖北等地。像北京的这位同学,他估分英语一能得60分,实际却只得了26分。他的大小作文、翻译均已完成,内容完整,逻辑清晰,客观题也全部看懂且无填涂错误,怎会出现如此低的分数呢?竟相差34分。
许多同学将自己的答案与机构官方给出的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原本较为乐观。然而,看到今年英语整体成绩普遍低迷,大家心里也犯了嘀咕。因此,英语一今年的难度被称作史上最难,而如此低的分数确实比大家预想的还要低。目前这个问题在网络上引发讨论,不知是否会引发大规模的成绩复核。
虽说压分具有一定客观性,但考生也需承认自身存在认知偏差。部分考生总觉得老师在压低自己的分数,仿佛有意针对自己,然而这背后存在不同的心理因素。一类同学认为预期和现实存在差异,他们估分时常过于乐观,却忽视了实际考试的难度及答题规范性,致使分数低于预期。
且在横向对比时,发现无论是网上晒分的同学还是考研群内其他人的分数都比自己高,便渐渐产生自己是否被针对的想法。另一种心态或许是对评分标准存在认知偏差,例如北上广等地区被视为旱区,其评分较为严格。
若考生以过于宽松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自然会产生差距。再者,专业课命题具有自身特点,有些学校命题难度大,评分标准也严格,这与考生的想法不一致是正常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考生的情绪可能会因信息不对称而被放大。大家往往道听途说,听闻某某学校压分,却缺乏对自身实际录取数据的对比与分析。例如,某院校一志愿考生的专业课成绩长期稳定在110分,但若某年突然降至100分,就需警惕是否存在压分现象。
然而在此过程中,大家会情绪化地将考研失误、答题失误等问题全都归因为压分,以此来缓解心理落差。所以,给院校扣上压分的帽子需审慎,当然,若真有此类情况,也应谨慎地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