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脑机接口技术路线之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脑机接口技术路线之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11797956_99921395/?pvid=000115_3w_a

脑机接口技术是近年来科技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它通过在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实现大脑与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交互。脑机接口技术主要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种类型。其中,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由于其使用便捷、安全性高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工作原理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不需要在颅骨开孔,而是把电极贴在头皮表面或附近采集大脑响应信号,以脑电图、核磁共振等方式获取神经系统信息。但因为隔着颅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电极无法对特定的神经元集群进行监听,只能接收全脑汇集的零散电信号的总和电流,而且由于距离颅内神经较远,采集的信号也往往包含较多噪音。因此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能够获得的信息比较有限,一般只能解读大脑的整体状态,例如清醒程度、情绪等等,很难精确地获得特定的意图、知觉等信息。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优势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使用门槛较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与侵入式相比,非侵入式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广泛性,可采用的信号种类更加丰富,形成了基于脑电、脑磁、功能性近红外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脑机接口系统。其中,基于脑电的脑机接口系统因其在使用成本、使用便携性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较为广泛关注,成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主要关注方向。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局限性

目前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性能与可用性仍有不足。正如前文所述,脑机接口当前核心竞争要素之一是信号采集能力,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由于感应电极距离神经较远,所得信号掺杂大量噪音,而由于只能探测全脑神经信号,因此空间分辨率较低;因此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性能指标和可用性指标皆有欠缺,距离大规模落地仍有一段距离。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应用场景

非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主要用于康复训练、教育娱乐、智能生活、生产制造等场景。产业界在非植入脑机接口领域普遍重视面向产业和消费领域的研究,配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眼动仪、外骨骼等外设,利用非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开展多场景应用探索,如: 睡眠状态监测、运动康复训练,利用用户脑波创造音乐和控制电器,利用用户情绪识别数据个性化推荐用户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