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关乎你的健康?
一文搞懂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关乎你的健康?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数值。然而,很多人对这两个指标的具体含义和测量方法存在疑惑。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区别与联系,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并不复杂,简单说来就是空腹血糖≥7mmol/L或者是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如果患者伴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上述两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不正常,便可以诊断糖尿病;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如果重复检查上述两项指标仍不达标,也可以下诊断。
但是,很多人对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比如空腹血糖为什么需要禁食8小时以上?餐后2小时血糖是从放下碗筷开始算起,还是说从吃第一口食物开始算起?确诊糖尿病又为什么要选取这两个时间点的血糖数值呢?
接下来我们一一解答。
一、空腹血糖是人体的基础血糖
由于我们进食后,血糖的波动往往比较明显,与进食多少、进食种类均有关,因人而异,个体差异比较大。空腹血糖反映的是一夜不进食后,通过肝糖原输出维持血糖的基础状态,代表的是人体的基础血糖值。因此,影响空腹血糖的主要因素,是肝糖原的分解。
二、餐后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
餐后血糖主要是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食后胰岛β细胞能否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以应对食物中糖类的负荷。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
三、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测量方法
空腹血糖:需要禁食8小时以上,通常在早晨起床后测量。测量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平静状态。
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到2小时结束时测量血糖。这个时间段内,血糖会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
四、为什么选择这两个时间点
空腹血糖可以反映基础状态下血糖的控制情况,不受饮食影响,能够客观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
餐后2小时血糖可以反映进食后血糖的峰值和恢复情况,能够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和机体对糖的耐受能力。
五、总结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糖尿病诊断中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分别反映基础状态和应激状态下的血糖控制情况。通过这两个指标的监测,可以全面评估血糖控制情况,及时发现和预防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相关疑问或症状,请及时就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