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彩涂价格相关价差分析
近三年彩涂价格相关价差分析
近三年来,随着经济的稳步复苏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彩涂板卷在建筑、家电、汽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需求持续扩大,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同时,行业内竞争加剧,促使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出多样化、高品质的产品,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环保政策的收紧也对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绿色、环保型彩涂板卷的研发与应用。本文将详细阐述近三年彩涂板卷相关价差情况。
一、与上游产品相关价差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2022年涂热价差整体呈现先扬后抑走势,整体价格面临多重挑战:疫情多点局部暴发、下游利润空间缩窄、美国经济政策持续收紧、俄乌冲突造成全球成本危机等。虽然我国全年经济稳增长的发展目标不变,但在多重压力下,上半年全国热轧板卷价格及彩涂板卷价格仍呈阶段式下跌,导致涂热价差呈先扬后抑运行,在7月份达到近五年最高位2633元/吨,随后进入收窄阶段。随着交易市场化减量,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涂热价差仍有扩大空间。进入2023年价差整体呈现宽幅震荡向下走势,从年初到11月上旬大部分时间价差均维持在1800-2000元/吨,11月中下旬价差逐步收窄至年内最低1751元/吨,期间2月上旬出现年内价差最高值2004元/吨,热轧卷板的季节性走势主要和制造业生产相关,1、2 月份属于春节前期贸易商冬储时期,投机需求开始恢复,价格通常上涨,3 月份通常是春节过后,需求的恢复延迟导致多数处于下跌趋势中,4 月份下游制造业阶段性补库,价格通常上行,5 月份主力合约换成 10 月合约,对于远期需求的悲观通常导致价格的回落,近几年需求强劲,6、7 月份呈现“淡季不淡”现象,叠加旺季预期炒作,价格大部分处于上涨阶段,9、10 月份热卷多数处于下跌趋势,四季度是热卷需求旺季,11、12 月份热卷多数处于上涨趋势中,而彩涂板卷跟涨动力不足主要还是基建等大型工程较少,市场需求不佳,商家在考虑一定成本利润前提下,尽可能低价出货以保证成交回笼资金为主。故价差在热卷期货拉涨下,现货热轧板卷跟涨较紧,彩涂跟涨动力不足,价差有所收窄。进入2024年,热轧板卷的价格走势呈现出明显的“V”字型,即前三季度价格逐步下滑,第四季度转而上行。全年价格重心较2023年呈现下移局面。具体情况来看,前三季度下滑:1-3季度,热轧板卷价格逐步下滑,且在9月创下年内新低水平,为3046元/吨。这一阶段的下滑主要受到供需关系变动、原材料价格下滑以及市场心态变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第四季度反弹:随后价格逐步反弹,但反弹力度较小,基本达到1~3季度价格中段位置。这一阶段的反弹可能与市场需求的恢复、库存的减少以及宏观政策的提振等因素有关。由于彩涂板和热轧板卷在原材料、生产工艺、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两者的价格也会存在一定的价差。彩涂板卷作为后端产品,其金融属性并不强,价格波动基本跟随原材料成本、市场需求及生产工艺做调整,截止11月13日,全年彩涂板卷均价在5538元/吨,较往年同期水平分别下跌了460元/吨和1274元/吨,可见今年彩涂板卷走势仍旧较弱,但相较于热轧板卷来说,其跌幅较缓慢,导致前三季度价差逐渐扩大,从年初1700元/吨左右的价差扩大至2000元/吨,随后在9月底10月初的时候,价差收窄至1400元/吨,主要是国庆假期前,热卷期货拉涨明显,而彩涂板卷市场需求表现一般,价差收窄明显,假期过后,价差维持1600元/吨左右,从当前供需双弱的前提下,后续涂热价差或窄幅波动为主。
由上图可以看出,2022年涂冷价差呈现宽幅“V”字走势,且最高价差出现在7月中为2112元/吨,市场商家的观点都认为今年整体行情不及去年,且市场均价较去年下移不少,在二季度以后基本也都处在下跌通道,到7月份跌幅更是进一步扩大,冷轧及彩涂板卷分别跌入年内最低位,分别为4381元/吨和6136元/吨,同时价差扩大至五年最高,达到2112元/吨。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涂冷价差仍有扩大空间。进入2023年以后,涂冷价差延续2022年走势继续下跌,从年初1614元/吨持续收窄至11月中旬1090元/吨,累计收窄524元/吨,跌幅处于近五年内的中位水平,属于缓慢下跌状态。在2023年,冷轧板卷的价格整体呈现先扬后抑再扬的走势。年初时,由于需求有所回升,市场好转带动价格上扬。在二季度开始,现货价格出现下滑,从3月中旬年内新高4912元/吨跌至5月底的4390元/吨。进入三季度后,钢厂出厂价走高,在需求预期回升的背景下,价格出现震荡回暖。然而,到四季度时,价格继续小幅上行。彩涂板卷的价格在2023年也有所波动。根据数据显示,不同地区的价格存在差异,这种价格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区的供需情况、品牌影响力等因素有关。2023年冷轧板卷和彩涂板卷的价格及价差分析,需要关注市场供需关系、政策环境、成本因素和国际贸易形势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入2024年来,彩涂板卷价格跟随整体钢铁价格走势,价格重心下移,成为冷系品种中表现最弱的一个,主要是其一需求不佳,内贸需求持续疲软,是导致彩涂板卷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其二钢铁走势,整体钢铁市场下行趋势对彩涂板卷价格产生负面影响;其三出口情况,虽然出口量有所增加,但以价换量的情况较为普遍,出口均价有所下降。 再看冷轧板卷价格情况,价格整体亦下行,跌幅较大,价格从年初4774元/吨跌至9月中旬最低价3685元/吨,下跌1089元/吨,跌幅22.8%,跌幅明显。主要是供应过剩,冷轧供应和社会库存“双高”压力下,冷轧板卷去库压力大;其次是需求疲软,汽车产业等下游行业需求不足,导致冷轧板卷需求难以明显好转;最后是市场预期,市场心态走弱,信心不足,叠加下游需求释放缓慢,商家多以降库操作为主。随着供应端有所减量,冷轧板卷价格或有一定支撑,短期涂冷价差或窄幅收窄。
二、与相关产品相关价差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2022年涂镀价差呈现宽幅“M”型走势,且在七月份达到近五年最高价差1554元/吨,当日镀锌板卷价格4839元/吨,彩涂板卷价格6493元/吨。从彩涂板卷的整体盈利情况看,在冷系镀锌、彩涂、冷轧三大品种中,彩涂属于居中的品种。因彩涂板卷70%主要用于建筑,而建筑大多数在于房地产。2022年基本进入房地产存量时代,且上半年多地因为疫情,开工明显不足。因此彩涂板卷2022年需求端与往年相比,有较大程度回落,价差有望收窄。2023年涂镀价格走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3月缓慢上涨期,彩涂板卷价格从年初6200元/吨上涨至6400元/吨不到,同期镀锌板卷价格从4900元/吨上涨至5200元/吨出头,涂镀价差在1150-1200元/吨附近波动;第二阶段为4-5月快速下跌期,涂镀板卷均从年内最高价跌至年内最低价,价差收窄近220元/吨;第三阶段为6-12月窄幅波动期,涂镀板卷价差在100元/吨内进行波动,且全年价差呈现下坡趋势,价差在11月中旬收窄内年内最低708元/吨。主要原因是,下半年镀锌板卷市场普材量有所减少,市场商家挺价意愿偏强,而彩涂板卷受房地产各种暴雷及大型工程较少影响,价格整体波动较小,故涂镀板卷价格全年处于收窄的态势,如果各大城市加大工程项目建设,涂镀板卷价差或回归1000-1100元/吨正常值,否则仍有可能创新低。进入2024年,彩涂板价格经历了一定的波动。例如,在8月份,彩涂板价格小幅下跌,受钢厂影响月初价格就开始下跌,呈阶梯式下跌状态。而到了10月份,彩涂板价格则出现小幅上涨,中旬以后价格基本稳定。 整体来看,彩涂板价格较2023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不同月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反观镀锌板卷价格在2024年也呈现出一定的波动。例如,在8月份,镀锌板价格小幅下跌;而到了9月底,受到宏观利好影响,镀锌板卷价格迎来强势拉涨。10月份镀锌板价格则波荡起伏,月初价格上涨,中旬以后价格开始下跌,月底价格较为稳定,与2023年同期相比,镀锌板价格也呈现出下跌的趋势。截止11月13日,镀锌板卷均值在4699元/吨,彩涂板卷均值在5538元/吨,价差均值在839元/吨,处于近三年的中位水平。纵观全年价差走势,呈现宽幅“V”字走势,主要还是年初商家库存较大,随着需求逐月表现不佳,且成本价格居高不下,市场商家操作被迫降价去库保成交,加之减少订货量,镀锌板卷价格处于震荡走低的格局,而彩涂板卷价格受成本端偏高影响,有一定支撑,故两者间价差逐渐扩大,具体表现为,年初价差813元/吨,缓慢收窄至4月中下旬666元/吨,再快速扩大至9月中下旬1183元/吨,且近期维持在1100元/吨左右,距离正常价差还有一定空间,后续仍将关注两者间供需关系。
三、与下游购买商议价竞争分析
谈及下游购买商的议价竞争,我们首要任务是深入理解其采购模式。当前,我国主要的下游行业集中在钢结构、汽车及家电领域,它们的采购路径主要包括三种:直接向涂镀生产企业采购、通过涂镀流通经销商采购,或是向加工剪配企业采购。
首先,在与主要下游客户的议价交锋中,涂镀生产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年度价格协议作为策略。以A涂镀企业为例,在每年的11至12月间,它会与B下游终端用户就下一年的整体采购均价进行深入沟通与确认。一旦双方达成共识,整个年度的采购价格将依据这一约定执行。值得注意的是,若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超过约定的均价10%以上,最终的采购价格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这种采购模式对终端企业而言颇具吸引力,因为它不仅提供了稳定的价格环境,而且采购价格相较于市场价格更为优惠,从而便于成本控制。同时,受年度采购协议的影响,原料采购的稳定性得到了保障,钢厂的资源规格等也会优先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对于涂镀生产企业来说,这种批量生产的排单也更容易控制。因此,年度长协锁价采购对供需双方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对于涂镀流通经销商而言,他们的定价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随行就市定价,对于长期稳定合作的终端用户,他们提供的资源销售价格相对合理,并会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而对于短期或零星的终端用户,资源销售价格则相对较高,这主要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获取更多的利润。第二种是根据第三方平台的网价上浮空间进行议价,这类终端下游用户对第三方平台较为信赖,他们会基于市场公平公开的成交价进行加价,以支付加工、剪切、配送、账期垫款等相关费用。
最后,加工剪配企业的定价方式则主要基于基材流通成交价加上加工剪切配送成本。他们的议价空间相对有限,价格大多随行就市。对于下游采购企业来说,零星的采购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进行。然而,当采购规模较大时,最终价格还是会参考钢厂与流通经销商的合作模式。对于加工剪配企业来说,他们最终只具备加工等服务的议价能力。
总体来看,涂镀类企业在与下游购买商的议价竞争中仍保持着一定的优势。然而,随着涂镀产能的不断扩大、企业品牌类别的增多、流通商经营利润的微薄以及加工服务企业竞争的加剧,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同时,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缓解也使得终端企业对价格的敏感度和掌握情况不断提高。因此,在议价竞争中,合作共赢的理念将成为平衡各方利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