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泛舟:三国暗战,曹操的谍报机构和特务组织
史海泛舟:三国暗战,曹操的谍报机构和特务组织
作为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曹操在展现高瞻远属、雄才大略、求贤若渴性格的同时,又表现了机敏、多疑、诡诈的性格。此种性格,在其建立的谍报机构和特务组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强内卫“刺奸官”
为应对军队叛变(如兖州叛乱)和巩固统治,曹操在建安年间设立刺奸官,初期主要针对带兵武将,防止其倒戈。主要任务为监视军队将领动态,防止私通敌国或叛乱。后期扩展至监控汉朝旧臣、世家及百姓,成为曹操掌握情报的核心工具。成员多为出身低微、效忠曹操的“小人”。其头目卢洪、赵达权势极大,军中流传“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绕过司法程序,以“刺举”名义检举、诬陷,甚至滥用私刑。曹操曾利用刺奸官情报预判孙策遇刺,避免了腹背受敌。
曹操麾下的情报网络十分广泛且深入,他对孙策这样的潜在威胁人物的动向必然会密切关注。孙策在江东地区虽然势力逐渐强大,但也面临着一些内部和外部的矛盾。曹操的刺奸官可能通过在江东地区的情报收集,察觉到了孙策周围的不稳定因素。虽然没有直接表明孙策即将遇刺的情报,但曹操可能从这些复杂的情报中推测出孙策的安全状况存在风险。
根据《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等正史记载,曹操预判孙策遇刺的具体细节并无确凿证据。然而,有部分学者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曹操情报系统的特点进行了推测。
从曹操以往通过情报成功预测敌方动向的经验来看,他有能力对孙策的情况进行分析和预判。例如,曹操之前能准确判断敌军将领的军事部署变化,这得益于他的情报系统。所以,他也有可能根据对孙策势力内部矛盾等情况的了解,推测出孙策可能遭遇不测。
刺奸官为中国最早的特务机构雏形,随后出现了明代厂卫。
组织严密的“校事”机构
曹操在建立魏国政权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建安年间,在丞相府内设立了“校事”机构。其职责范围非常广泛,不仅限于监视朝中大臣和军队将领,还逐渐扩展到收集民间舆情和敌国情报。曹操根据校事官员的能力和特长,将任务分配到个人。他们有的负责监视朝中大臣,有的负责收集民间舆情,还有的负责潜入敌国进行情报活动。曹操的谍报机构善于利用商人、僧人和游侠等多种身份进行情报工作。这些身份具有隐蔽性,能够更容易地接近目标人物和获取情报。
在校事机构的帮助下,曹操成功获取了袁绍军队的行军路线,为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袁绍的谋士许攸因不满袁绍的决策在校事机构的策反下而投奔曹操。许攸向曹操透露了袁绍军队的粮草囤积地——乌巢。这一情报成为曹操取得胜利的关键转折点。曹操利用这一情报,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偷袭乌巢,烧毁了袁绍的粮草,导致袁绍军队陷入混乱。曹操的决策与战术运用曹操根据情报,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先假装攻击延津,吸引袁绍的注意力,然后迅速回师白马,斩杀袁绍大将颜良和文丑。在乌巢之战中,曹操亲自带领5000精锐骑兵,打着袁军的旗号,夜袭乌巢。曹操的这一决策和战术运用,直接导致了袁绍军队的溃败。曹操通过精准的情报收集和灵活的战术运用,成功击败了袁绍。
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胜利告终,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击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这场胜利不仅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也展现了曹操校事机构强大的能力!
针对东吴专门设立的察奸屯
曹操深知东吴孙权政权的威胁,因此在与东吴接壤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察奸屯”。这一机构专门负责反间谍工作,监视东吴的动向,防止东吴间谍的渗透。但是在对东吴渗透方面,曹操派出间谍隐番假装叛逃到东吴,以通晓刑律成为东吴廷尉监,试图笼络东吴重臣,制造混乱。虽然这一计划最终失败,但显示了曹操对东吴渗透的决心和策略。之外,曹操还利用诈降等计策来迷惑东吴。在赤壁之战前,曹操曾试图通过诈降来麻痹东吴的警惕性,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诈降蜀汉的中郎将
曹操对蜀汉的渗透同样不遗余力。他派遣间谍潜入蜀汉,刺探军情,了解蜀汉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意图。这些间谍为曹操提供了宝贵的情报支持,有助于曹操制定更加精准的军事策略。蜀汉后期,曹魏间谍郭循成功刺杀了蜀汉大将军费祎,这一事件对蜀汉的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郭循,本来是曹魏的中郎将,老家在凉州西平郡,就是现在青海西宁。在曹魏那边,他以“功绩德行”出了名的。公元247年,姜维北伐把他给俘虏了。刘禅封他做了左将军,瞬间就成了蜀汉的高级将领。不过呢,这里头有个争议点,有人说这郭循投降可能就不是真心的。按照《魏氏春秋》的说法,他压根儿就不想当蜀汉的臣子,还好几次想着去刺杀刘禅呢,可惜都被侍卫给拦住了,没成功。最后没办法,他就把目标转向了费祎。
费祎,是诸葛亮指定的自己接班人,当时担任蜀汉的大将军,并兼着录尚书事。他这人主张休养生息,不想大动干戈,所以对姜维北伐的规模限制得死死的,就允许姜维带一万人马。这和姜维激进的北伐主张一对比,可不就产生内部矛盾了嘛。
公元253年,费祎在汉寿,就是现在四川广元,办了一场岁首大会,把群臣都请来吃饭。这宴会既是庆祝新年,也是商量政务的场合。郭循作为左将军,也在受邀之列。费祎平时就爱喝酒,在宴会上那是喝得醉醺醺的,一点儿防范意识都没了。就在这时候,郭循瞅准机会,借着敬酒的由头靠近费祎。等费祎仰头喝酒的工夫,他“嗖”地一下抽出匕首,直接就刺进了费祎的胸膛。可怜费祎,当场就没了气息。郭循呢,也没跑掉,马上就被侍卫给杀了,连个口供都没留下,这刺杀动机一下子就成了个谜。
253年8月,曹魏下诏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还对他家人各种厚赏。费祎一死,蜀汉休养生息的政策算是彻底结束了。姜维掌权后,不停地北伐,国力逐渐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