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诊断学:望诊中的望整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诊断学:望诊中的望整体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7/12/82546854_1135157921.shtml

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等变化,可以了解病情的轻重、脏腑精气的盛衰以及疾病的预后。本文将详细介绍望诊中的望整体部分,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望态四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诊断学中的望诊方法。

望诊就是用眼睛观察病情。疾病时,患者在精神、面色、形态和体态、脉络、行动、行为、舌象、身体局部表现,以及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方面都可能有一定的表现,望诊就是用眼睛观察,以发现这些能看出来的异常,借此了解疾病的信息。

望诊是不是简单、被动地观察,是医者主动、有目的和条理的行为,需要患者配合其诊察。

中医在望诊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望整体、望局部、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较系统的学问。其中望舌和望面色、望指纹成为中医独特的诊病方法。

一、望全身

望整体主要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望神

望神,即观察人的神气,主要观察人的精神、意识、眼神、表情、动作、反应,尤其是眼神的变化。

神是人的脏腑精气盛衰的外在表现,通过望神能了解机体整体的机能状态及精神状态,借此判断脏腑精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疾病的预后。

中医将望神分为得神、失神、假神、神气不足、神志异常等几种状态。

1.得神

得神是人体精充气足,精神旺的表现,也称有神或神气足。表现为神志清楚,思路清晰;目光明亮,目睛灵活;语声清晰有力;面色有光泽,表情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等。

《素问》中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说,得神是健康和病情较轻的表现,提示患者正气未衰,脏腑功能正常,预后较好。

2.失神

失神是脏腑精气或气血亏损的表现,也称无神,预示病情较重或预后。

失神表现为:精神萎靡,神情呆滞,甚至神昏;目中无光,目睛湿浊;面色晦暗,表情淡漠;言语不清,谵语胡言;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目闭口开,二便失禁等。

3.假神

假神是垂危患者或久病失神的患者,突然表现出有神和功能活动好转。如突然表现精神及神志清楚,思路清晰,目光转亮;原来面色晦暗,转为面色光亮;原本语声无力,少言,变为声音响亮多言;原本多日不食或少食,转而纳食正常。

假神不同于病情好转,病情好转相对缓慢,是逐渐好转的,而假神是由重病或病危状态突然表现出“好转”,表现得突然,不合情理。

假神是精气衰竭到极点,阴不敛阳,阳无所附而外越,是阴阳分离将绝的表现,是俗你的“残灯复明”、“回光反照”的表现,预示着患者即将死亡,绝无生机。

4.神气不足

神气不足就是神气亏虚,介于有神和无神之间,是一种脏腑功能或气血亏虚的表现。表现为:精神萎蘼不振,目睛少光,面色不华,怠惰乏力,健忘,嗜睡,反应迟钝等等。

5.神志异常

神志异常是一种特殊的失神,主要表现为神志错乱,是脏腑功能异常的表现。神志异常不同于失神,失神基本上是脏腑功能或气血衰竭。

神志异常的表现主要有三:一以狂躁为特点,重者表现为疯狂怒骂,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躁动不安,或妄行不休;轻者表现为心烦气躁、躁动不安、心悸失眠等。二以抑郁为特点,表现为淡漠寡言,闷闷不乐,精神痴呆,喃喃自语,或哭笑无常。三表现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或有四肢抽搐,但醒后恢复如常,俗称为痫病。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