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二十四节气 一时一卉 | 大寒:下江南 岁末探古梅
2024二十四节气 一时一卉 | 大寒:下江南 岁末探古梅
大寒时节,天地清旷,万物深藏,唯有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为“群芳之首”“花中之魁”,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展现着东方美学的魅力。
大寒 〉》
下江南岁末探古梅
梅花原产于中国,其栽培历史已有三千余年。梅树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以江南最盛。生长于山野之梅,以其独特的花姿和耐寒的品性,早在远古时期就进入了国人的视野。到了先秦时期,相关典籍中已有了对梅的记载,梅开始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诗经》中虽未着重刻画梅花风骨,但其出现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汉魏六朝时期,赏梅之风渐兴。《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南北朝时,梅花在宫廷、王公贵族园林以及文人生活交往之间的栽培和欣赏尤为盛行,梅“始以花闻天下”。中唐以后尤其是宋元时期,梅花被赋予了文化象征意义,并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符号。
宋代堪称梅花文化的鼎盛时期,梅花被尊为花品至尊,象征着高洁与不屈不挠的精神。梅花不仅在文学、绘画和园林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还成为文人墨客表达情感和志向的重要载体。宋代的咏梅诗词数量众多,许多文人大家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咏梅诗篇。北宋王安石的五言绝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初读咏梅,再读言志,成为学龄儿童能随口咏诵的梅花诗。此外,宋代还出现了许多以梅花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梅花冰中孕蕾、雪中绽放的琼骨冰姿,被描画得淋漓尽致。
大寒岁末,寻梅、探梅必下江南。赏梅的绝佳去处当属杭州的超山风景区。超山风景区因超然突立于皋亭、黄鹤之外而得名。这里以“古、广、奇”三绝著称,拥有唐梅和宋梅等古梅。每年冬末春初,梅花如飞雪漫空,十里香雪海,是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此外,孤山也是极好的赏梅之地。孤山位于西湖边,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精华。后山沿湖地带——放鹤亭、鲁迅坐像及中山纪念亭等周边是孤山梅花聚集地,梅树或片植、或孤种、或丛植,错落有致、生趣盎然。
中国有“岁朝清供”的传统习俗,这是古人迎接新年的仪式之一,祈愿新岁“富贵昌宜吉祥如意”。“岁朝清供”供奉的多是冬季的花草,配以能体现主人雅趣的物件,营造辞旧迎新的气氛。一支梅瓶插入三两枝梅花,便风骨俱出。案头清供,君子之心,无须刻意,更不必破费。
挨过大寒,四季将迎来新的轮回。2024年,赏未“以花为媒”,跟随二十四节气花开的时序,开启了浪漫的寻花之旅,云游于中国的大美山水间……天人合一、物我一体,中国人的精神,就藏在四季轮回里,“一时一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