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地有舆情,B地马上一级勤务,基层民警都应激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地有舆情,B地马上一级勤务,基层民警都应激了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893035

近年来,随着对基层民辅警工作生活的深入了解,有记者发现部分民辅警在特定时间段的身心状态出现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与“一级勤务”的启动密切相关。

一级勤务的现状与问题

从警十余年的老警察阿国表示:“以前,一级勤务用于治安重特大和特定重大事件。只要启动,大家都严阵以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为这意味着要集中啃硬骨头了。”但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2023年似乎是个明显的节点——仅2023年一级勤务的天数,便超过了他从警前8年的总和。各地受访警察反馈的勤务数据令人震惊:2023年,LY市共启动一级勤务10次,全市基层警察24小时待命了70余天;LZ市共启动勤务23次,其中一级勤务和一级加强勤务高达14次;2024年春节前后,GD市一级勤务模式持续了86天,正值青壮年的民警在连续勤务十余天后倒在了执勤一线。


某市2023年基层民警勤务状况

勤务滥用的原因分析

在大量调查求证之后,记者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加之疫情管控结束,国内所承担的重要赛事会议等大量增加,各地警察勤务天数也随之水涨船高。但需要强调的是,对此,一线民警不仅没有怨言,能参与国家重大活动,他们积极主动、深感光荣。

一线的意见普遍集中在另一个方面:大量非必要的形式勤务和官僚勤务。形式勤务主要表现在“严防死守式勤务”、“一刀切勤务”、“传染式勤务”。例如A地有舆情事件发生,B地观之而“未雨绸缪”,索性用全员在岗待命的“人海战术”严防死守;S省C市举办国际赛事启动一级勤务,S省全省所有市县先后进入一级勤务模式。这种“连坐”现象,在2023年逐渐演变为“成都开会,安徽勤务,杭州赛事,河南勤务”等令基层民辅警百思不得其解的状况。

官僚勤务则表现在“媚上勤务”、“拍脑门勤务”、“加码勤务”和“推责式勤务”。个别地区层层加码的行政思维,上级有勤务要求,下级就加码。“省厅发布3天勤务,第一天一级,第二天二级第三天三级,第四天恢复常态。极个别地区却加码或延长,似乎级别低了,就表现不出重视程度。”在这一错误观念的加持下,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一级加强勤务常态化,使基层压力膨胀得如同一个即将爆炸的气球。


2023年11月6日,长春市迎来了新一轮雨雪天气,市交警支队启动一级勤务,全警上路,确保市区交通顺畅。

解决方案与未来展望

2024年,一些地区推进“精准勤务”改革。例如,巡防勤务实现错时制,不再全员24小时巡防;针对冬季夏季治安特点,调整了巡防时间和重点区域频次;通过“交巡所”联勤执法等模式,实现多警种搭配联动和警力精准投放;还有部分地区已投入无人机、机器警犬参与勤务工作,实时监控和指挥。

2024年的这些变化表明,警察部门在减轻一线勤务负担、提高勤务效率和应对动态社会治安特点方面做出了尝试和努力。虽然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人为因素制造了非必要的勤务”的难题,但我们或许可以从预案机制的角度来缓解。

首先,制定标准,明确启动不同级别勤务的具体指标。什么级别的任务才可对应高等级勤务模式,从制度上提高一级勤务模式启动门槛,而不是“无事一二级,有事一级加强”。

其次,认真评估,因地制宜。在规矩制定后,对照标准,根据辖区的不同情况进行评估研判,确定符合自己辖区的勤务等级,使各级各区公安机关有章可循。“不能省上发通知,全省东南西北都一个样”。此外,大范围的高等级勤务应由哪个级别人员和部门共同研判决策是否启动,而不是“随便一个市局部门领导就可以决定和发布”。

第三,勤务保障。“从优对待基层警察”不应止于口号。勤务执行完毕后的补休假是否落实,辅警频繁参与高级别勤务且自行负担餐费交通费等是否合理,都是上级应该关注的议题。

总而言之,建立科学、遵循预案的指挥管理模式,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和不正确行政因素造成的勤务工作,少一些拍脑门决策。虽然规范决策指挥有难度,但确实是一个解决方法——把随意启动一级勤务的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

基层脱离群众是最危险的,同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上级不了解基层人员的心声也是危险的。因公安机关的特殊性,不免更令人担忧。第五个中国警察节,请上级倾听来自一线的声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