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升高,一定是细菌感染吗?
白细胞升高,一定是细菌感染吗?
当我们身体出现不适,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时,常常会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很多人会因此担心是否感染了细菌,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然而,白细胞升高真的意味着细菌感染吗?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一常见误区。
我们身体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不同类型细胞担当的职责也不同。当孩子生病去医院就诊时,医生常常会要求做个血常规的检查,当发现白细胞增高时,家长们都会比较担心,是不是细菌感染呢?要用抗生素吗?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白细胞根据形态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所以其中任何一种细胞的增多都会导致白细胞升高。接下来,就盘点下儿童常见的会引起白细胞升高的因素:
1. 细菌感染
无论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还是寄生虫感染,都可能刺激白细胞升高,因为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们会被激活以抵抗病原体。细菌感染主要见于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中耳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阑尾炎、脓毒血症等。细菌感染常常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但也有例外,比如典型的百日咳感染后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且以淋巴细胞为主。
2. 病毒感染
大部分病毒感染后白细胞表现为正常或降低,且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升高为主,但是有一些相对少见的病毒感染,如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V71病毒感染等,也能引起白细胞不同程度的升高。另外,最近流行的腺病毒感染后血常规常提示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与细菌感染非常类似,但抗生素治疗效果甚微。
3. 应激反应
身体面临应激时,如呕吐频繁导致脱水;或是情绪过度紧张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等,均可能导致白细胞一过性升高。此类情况,一般炎性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升高不明显,可在纠正缓解应激状态后复查白细胞观察。
4. 药物反应
部分患者在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红霉素、头孢类、儿茶酚胺类等药物后,出现白细胞增高的现象,其中以糖皮质激素最为常见,且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但炎性标志物极少升高。
5. 急性中毒
常见于急性化学药物和生物毒素中毒,如急性铅、汞中毒,安眠药、有机磷中毒等,可引起骨髓反应性增生,导致白细胞增多。另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代谢性中毒时,也可见白细胞反应性升高。
6. 风湿免疫性疾病
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
7. 血液肿瘤性疾病
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常伴有血液指标的三系改变,比如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白细胞异常增高等。
8.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
较大手术后12-36小时、皮肤组织发生严重灼伤和烫伤时、急性心衰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血管栓塞、急性创伤性大出血等情况,均可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此时白细胞增高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9. 生理性升高
白细胞升高还可能是生理性的,如月经期、剧烈运动后、进食后等,均可能导致暂时性的白细胞增多。此外,新生儿白细胞较高,刚出生时甚至个别可高达 30.0×10^9/L以上,通常在3~4天后下降。
综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白细胞升高的原因,我们应结合孩子的病史、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归为细菌感染而滥用抗生素。当发现白细胞升高时,建议咨询医生以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以便确定具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