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在职场中,加班工资的计算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和加班工资基数的认定规则,帮助劳动者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需根据不同加班情形来确定:
平日加班: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计算方式为:加班工资=小时工资×1.5×加班小时数。
周末加班: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即加班工资=小时工资×2×加班小时数(或日工资×2)。
法定节假日加班: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计算为:加班工资=小时工资×3×加班小时数(或日工资×3)。
其中,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1.75天),小时工资=日工资÷8小时。
加班工资基数应如何认定
加班工资基数的认定通常遵循以下规则:
一是按照劳动合同约定。若劳动合同中对工资基数有明确约定,且该约定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般以此约定作为加班工资基数。
二是参照集体合同约定。在没有劳动合同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若集体合同对加班工资基数有规定,可按集体合同执行。
三是依据正常工作时间工资。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可按照劳动者本人正常工作时间所获得的工资来确定。一般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等相对固定的收入部分,但不包括奖金、津贴、补贴等具有不确定性的收入。
四是遵循法定标准。若以上方式均无法确定,加班工资基数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对加班工资基数另有约定,且该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从其约定。需注意,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明确说明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
加班工资的计算方式是怎样的
加班工资的计算方式根据加班的不同情形有所区别:
一是平日加班。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例如,劳动者小时工资为20元,平日加班1小时,加班工资为20×150% = 30元。
二是周末加班。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若劳动者日工资为160元,周末加班一天,加班工资就是160×200% = 320元。
三是法定节假日加班。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比如法定节假日加班一天,日工资160元,加班工资则为160×300% = 480元。
计算加班工资时,要准确确定工资计算基数,一般以劳动合同约定为准。
本文原文来自66la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