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这一年 | 南京科技创新“求实扎实”
高质量发展这一年 | 南京科技创新“求实扎实”
2024年,南京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从全球首款内生安全MCU芯片的发布,到6G关键技术的突破,再到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南京正朝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的目标扎实前进。
牢记总书记关于江苏要“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指示,2024年,南京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一批原创性科技攻关项目实现重大突破,创新生态优化不断取得新成果,朝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的目标扎实前进。
不久前在南京召开的第四届网络空间内生安全学术大会上,紫金山实验室发布了全球首款内生安全MCU芯片,率先在全世界给出网络空间内生安全“中国方案”
紫金山实验室内生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彧表示:“MCU它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像在咱们的车里面,在轨道交通,在航空航天、电力以及生活方方面面都会应用到。它主要是面向于对安全有一些高要求的场景,比如说像轨道交通这种不能出事故的地方,我们的芯片刚出来,我们在我们的跟国家电网合作的项目当中已经有了小批量的应用。”
2024年,南京全方位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着力锻造战略科技力量,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紫金山实验室6G开线通信系统传输速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确定性光路由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在水稻籼粳杂交稻和氮高效利用研究上有重大进展;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平台发布国内首创沟槽型碳化硅MOSFET新技术,较平面型提升导通性能30%左右,实现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首次突破。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研发人员张跃说道:“目前主要应用的领域是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智能电网、光伏储能这几个领域,它的导通电阻会更小,带来的好处就是功率损耗会更低,然后折算成更现实的就是芯片的成本会更低。”
一个个全国之最、国际领先彰显南京的科创成色。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获奖的250个项目中,南京29个项目在列,占全国总数的11.6%,占全省获奖数的74.36%,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2024年,南京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收获新进展。出台《南京市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实施意见》,推出支持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一揽子举措。全面深化校地合作,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及南京生物医药、信息通信两个分中心落地建设,17所高校挂牌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高校分中心,6家单位入选首批省级概念验证中心。
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负责人吴昊表示:“目前包括多组学的研究、基因测序,生物样本库,还有我们的精准医学中心都已经建立起来了,我们中心的话,未来将会斥资打造18个功能化的子平台。我们目前已经建立了5个小分队,去分头走访我们首批建设的25所高校,直观地面对面地倾听我们高校的一些需求,那么我们后期会把企业诉求进一步和我们的平台建设相结合。”
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南京工业大学)负责人周治介绍道:“通过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进行技术验证,加上我们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及国家技术人员机构做商业性验证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加大对创新成果的筛选和验证力度,通过我们的发掘,能够发现它真正的价值。”
2024年,南京还以科技体制改革为“金钥匙”,重点围绕硬科技的研发与产业化所需,从体制机制上破解束缚创新的阻力,为创新铺平道路、提供保障。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设立200多款科创金融专属产品,依托南京18家科创金融服务驿站和“南京金服”平台,“宁科贷”当年发放超700亿元。
加快落地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城市,南京积极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让各类科技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南京市委考核办副主任陈美华表示:“我们把做优人才服务作为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一环,系统打造了紫金山院士卡、英才卡、青柠卡‘三位一体’的全域人才服务体系,让‘人才友好’成为城市特质。”
2024年,南京综合科技实力稳步增强,在最新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6位,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居全国第4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排名中,则由第11位升至第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