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什么是侵权行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什么是侵权行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66law.cn/laws/4010787.aspx

一、什么是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照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致人损害的行为。

从构成要件来看:

  1. 有加害行为。这是侵权行为的客观表现,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例如,故意损坏他人财物是作为的加害行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场所经营者,未履行该义务导致他人受伤则是不作为的加害行为。

  2. 有损害事实。包括财产损害、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等。如车辆被撞坏属于财产损害,人被打伤属于人身损害,名誉被诋毁造成的心理痛苦属于精神损害。

  3. 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就是说损害结果是由加害行为直接或者间接引起的。

  4. 行为人主观有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结果还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损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二、怎么判定侵权行为

判定侵权行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 有加害行为。这是指行为人实施的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例如,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商标,或者故意传播他人的隐私信息等行为。

  2. 有损害事实。包括财产损害、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等。比如因侵权行为导致他人财产减少,或者造成他人身体受伤、精神痛苦等结果。

  3. 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损害结果是由加害行为所引起的。例如因为某工厂排放污水,导致周边农田作物受损,这里排放污水的行为与作物受损就存在因果关系。

  4. 行为人主观有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损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不过在一些特殊侵权行为中,并不要求主观过错这一要件。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不同类型的侵权行为受到不同法律法规的调整。例如著作权侵权受著作权法规范,商标侵权受商标法约束,专利侵权遵循专利法的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对各自领域内侵权行为的判定有着具体的标准和细则。

综上所述,判定侵权行为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准确判断。

三、民事侵权恶意的认定

民事侵权中恶意的认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一)主观故意方面

  1. 明知行为会侵害他人权益而为之。例如,在知识产权侵权中,侵权者明知作品有版权归属,仍然未经许可使用,这可能被认定为存在恶意。这种明知包括确切知道和应当知道两种情况,应当知道是基于一个正常理性人的判断标准,如果按照常理能够认识到侵权行为的存在,却仍然实施该行为,也可能被视作恶意。

  2. 故意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如果侵权行为违反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或者违背了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善良风俗,如恶意诋毁他人名誉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也倾向于被认定为存在恶意。

(二)行为目的方面

  1. 以损害他人为主要目的。如果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创作等合法目的,而是单纯为了损害他人的利益,比如恶意抢注他人商标以阻碍他人正常商业活动,这种情况下恶意的可能性较大。

  2. 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侵权行为获取不合理的利益,例如通过侵犯商业秘密获取竞争对手的商业优势,这种行为往往被认定存在恶意。

以上是关于什么是侵权行为的相关回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