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大器晚成”还是“大器免成”?
到底是“大器晚成”还是“大器免成”?
“大器晚成”还是“大器免成”?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人生哲学问题。让我们从“大器”的本意出发,探讨成功的真正含义。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就要先明白什么是“大器”。所谓“大器”原指“珍贵的器物”,后用来比喻有很高的才能、能干大事业的人,引申为“能担负重任的人”。现在我们常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发迹较晚的人才。
大器之“大”要相对的比较,人生于天地之间,从蝼蚁、浮尘的角度看来,仿佛立身为如泰山,若与寰宇周天相比只是秒沧海一粟。多大才算大?《道德经》上说“大道于无形”;按照道家的观点来看“大器于无形”。大器是“晚成”还是“免成”关键在“成”。成功的垂青为世人所渴望 ,“成”也不一定就是功成名就。有人穷极一生追求私欲、权势、地位,纵使登基坐殿、拜相封侯,也只是孤家寡人;也有的人隐于乡野、避世山中,与山川河泽为伴,与诗词典籍为友,不思世事、只叙天伦,二者相较,哪个是真逍遥。丁元英在《天道》曾说过“悟道修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在我看来,“大器”并非功利的所指,而是顺其本心所追求;细想想,带有功利性的追求便让奋斗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有的人为了一个成功的信念,底死谩生一世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梦。
汉高祖刘邦年近五旬起事,亡秦灭楚,开创汉家天下是“晚成”;四百年后其子孙昭烈帝刘备终其一生光复汉室,结局成为泡影,却为大汉留下了一个华丽的退场,这是“免成”!“晚成”与“免成”都有他的意义,或是在于终点的喜悦,或是在于沿途的美景。有人相信大器晚成,无论历经多少磨难,都能永不言败,终于达到自己的梦想;也有人相信大器免成,从容面对失败,安于本心,在微末处留下一束光。
“当年明月”曾在《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写道: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所以,放弃感情、放弃理想、放弃初心,“胜天半子”还有何意义?“大器免成”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到底是“大器晚成”还是“大器免成”?这也无需纠结,不妨行事自然,顺道而为,小器小用,大器大为。即使不能在终点峰顶“结果”,也可在路途中“开花”;“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不也是一种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