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厂房的无尘车间净化工程要求及案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电子厂房的无尘车间净化工程要求及案例
引用
1
来源
1.
http://m.hetongsd.com/zixun/2371.html
随着计算机、微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电子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洁净室技术的发展,同时对洁净室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制造业洁净厂房的设计是一项综合的技术,只有充分了解电子制造业洁净厂房的设计特点,做到设计合理,才能让电子制造产业的产品次品率降低,提高生产效率。
电子制造业厂万级洁净室厂房特点
洁净度等级要求高,风量、温度、湿度、压差、设备排风按需受控,照度、洁净室截面风速按设计或规范受控,另外该类洁净室对静电要求极其严格。其中对湿度的要求尤甚。因为过于干燥的厂房内极易产生静电,造成 CMOS 集成损坏。一般来说,电子厂房的温度应控制在 22 ℃ 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 50-60% 之间 ( 特殊洁净车间有相关温湿度规定 ) 。 这时可有效地消除静电,并使人也感觉舒适。芯片生产车间、集成电路无尘室和磁盘制造车间是属于电子制造行业洁净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子产品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对室内空气环境和品质的要求极为严格,主要以控制微粒和浮尘为主要对象,同时还对其环境的温湿度、新鲜空气量、噪声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 电子制造厂万级无尘车间内的噪声级(空态):不应大于 65dB(A)
- 电子制造厂无尘车间垂直流无尘车间满布比不应小于 60% ,水平单向流无尘车间不应小于 40% ,否则就是局部单向流了。
- 电子制造厂无尘车间与室外的静压差不应小于 10Pa ,不同空气洁净度的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静压差不应小于 5Pa
- 电子制造行业万级无尘车间内的新鲜空气量应取下列二项中的大值:
- 补偿室内排风量和保持室内正压值所需的新鲜空气量之和。
- 保证供给无尘车间内每人每小时的新鲜空气量不小于 40m3 。电子制造行业无尘车间净化空调系统加热器,应设置新风,超温断电保护,若采用点加湿时应设置无水保护,寒冷地区,新风系统应设置防冻保护措施。无尘室的送风量,应取下面三项大值:
- 保证电子制造厂无尘室空气洁净度等级的送风量:
- 根据热,湿负荷计算确定电子厂无尘车间的送风量:
- 向电子制造厂无尘车间内供给的新鲜空气量:电子无尘车间净化原理:气流 → 初效空气过滤器净化 → 空调 → 中效空气过滤器净化 → 风机送风 → 管道 → 高效空气过滤器净化风口 → 吹入房间 → 带走尘埃细菌等颗粒 → 回风百叶窗 → 初效空气过滤器净化 重复以上过程,即可达到净化目的。电子无尘车间参数:
- 换气次数: 100000 级 ≥15 次; 10000 级 ≥20 次; 1000≥30 次。压差:主车间对相邻房间 ≥5Pa
- 平均风速: 10 级、 100 级 0.3 - 0.5m/s ;温度 冬季> 16 ℃ ;夏季 <26 ℃ ;波动 ±2 ℃ 。
- 温度 45 - 65 %;高标准粉剂车间湿度在 50 %左右为宜;电子车间湿度略高以免产生静电。
- 噪声 ≤65dB ( A );新风补充量是总送风量的 10 %- 30 %;照度 300LX 。
热门推荐
前端如何根据IP地址获取地理位置
清明节上坟如何磕头?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不能丢,别到时不知所措
7812条数据看人才引进,最吃香的是文科生?
TVB焕新,探索香港与内地文娱产业融合共生之路
人类无法想象没见过的事物,古人为什么能创造出鬼魂传说?
普通人财富的核心是复利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必要条件:走出创业的第一步
电场和磁场到底是什么东西?
如何运用博弈论优化投资策略
暑假,是考研关键学习期
如何撰写营销策略开题报告?这份实用指南手把手教你从零开始
760亿,肖华开启NBA大扩军!西雅图超音速回归,再增一支海外球队
牙疼不用忍!银翘散、黄连上清丸等10种中成药可有效缓解牙痛!
如何挑选护眼手机:分辨率、调光技术和护眼模式详解
石墨烯超级铜可解决电力输配电损耗过高问题 未来应用潜力极大
以生产管理为核心:探讨效率提升的关键要素
两坝一峡游:三峡大坝与葛洲坝的壮丽之旅
新一代的轮式空降战车,垂直打击的精锐,到底有多强悍?
太庙变迁:明清两代权力更迭的缩影
不要小看细节!优化布局与对齐方式,让你的PPT版面更出众!
游戏项目如何选择Unity版本
再读刘慈欣的《三体》:极权文明下的宇宙,丛林法则与技术统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探析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内容与实质
个人能力评估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探秘钱塘江大潮:领略天下奇观的震撼与壮美
日常生活的深度:是枝裕和电影的哲思、叙事与文化对话
几代人的努力,“北大荒”变“北大仓”,现在为何却要退耕还荒?
被称为“工作犬之王”的东德牧羊犬,你们了解过吗?
东德DDR牧羊犬训练揭秘:从选材到实战的全方位培养体系
黄子韬直播言语不当引发争议:脏话背后的真实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