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恐龙——墨西哥钝口螈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生物
六角恐龙——墨西哥钝口螈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生物
墨西哥钝口螈(Ambystoma Mexicanum),又称美西螈(Axolotl)或六角恐龙,是一种生活在墨西哥特有水域的两栖类动物。它们以其独特的外观、强大的再生能力和珍贵的科研价值而闻名于世。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种神奇生物的方方面面。
六角恐龙属于蝾螈科,但又与其他蝾螈种类有所不同。它们仅生长于墨西哥的萨奇米丘湖和巧克湖。幼体的花纹与虎皮蝾螈有明显区别。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六角恐龙大多来自人工繁殖,野外已难觅其踪迹。
很多人会将六角恐龙与中国的娃娃鱼混淆。实际上,娃娃鱼属于隐鳃鲵科大鲵属,而六角恐龙属于钝口螈科钝口螈属。两者虽然都具有尾巴和外鳃,但分属于不同的生物类别。
六角恐龙在幼体时就已性成熟,体长在25-30厘米之间,寿命可达十年以上。它们的体色多变,包括本色、深棕色带黑色斑点,以及白化体、白化黑眼、白化红眼、黄金和墨兰等变异颜色。
六角恐龙的头部宽大,眼小,有明显的肋骨间沟,皮肤光滑无鳞,薄薄的角质层会定期蜕皮。它们的舌头椭圆形,舌端几乎不能活动,只能通过纤细的犁骨齿防止猎物逃脱。四肢娇小,但尾巴很长且侧扁,背鳍和腹鳍从头延伸至尾端。最引人注目的是脑后两侧的羽状鳃,形似六个向上耸起的“角”,这是它们终生的呼吸器官。
六角恐龙行动缓慢,不好动,四条短小的腿在水底缓缓爬行。它们的长相与恐龙相似,但与真正的恐龙相差甚远。体表无鳞,一生都有尾巴,像鱼一样生活在水中,但又属于两栖动物。成年后还会发出呼噜声,这种独特的外观和叫声使其成为宠物界的热门观赏动物。
六角恐龙性情温和,生命力强,但同种之间常会相互斗殴。因此,最好单独饲养,若混养则需注意个体大小和提供充足饵料。它们不适合与鱼类混养,因为鱼儿会啃食它们的羽状鳃。白天活动较少,主要通过羽状鳃和体表皮肤呼吸。
六角恐龙生活在沼泽或小溪等潮湿环境中,穴居。它们以“幼体成熟”的独特方式区别于其他两栖类动物,从出生到性成熟再到产卵,外表形态始终保持幼时模样。一年到一年半即可性成熟。
繁殖时,雄性通过分泌特殊气味吸引雌性。交配后,雌性会将精团吸入泄殖腔内。每次产卵数量不多,但整个产卵季可产200至600粒卵。卵粒如蛙卵大小,外有胶状膜包裹,孵化期为15-25天。刚孵出的幼仔已有3对羽状外鳃和细长的尾巴。
六角恐龙的再生能力是其最大特色。身体上的大部分肢体和尾巴受损后能够再生,受伤后不会结疤。科研界常将其作为实验动物,用于活体实验或器官移植研究。此外,它们的卵个大且强壮,繁殖容易,平均寿命为10-15年。
六角恐龙的视觉不发达,主要靠嗅觉和侧线系统捕食。捕食时通过腹腔的真空力量吸食猎物,以水藻、蚯蚓、软体动物、昆虫幼虫、蠕虫、蜘蛛、蝎子、蜈蚣、螺类、小鱼、小虾、蝌蚪及幼蛙等为食。饲养时需注意饵料中不能混入细小沙石,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人工饲养六角恐龙相对简单。随着个体长大,饵料种类可逐渐增加。成年后无需每天喂食,每周3-4次即可。保持天然野性和健康体质,因为自然界中它们并非天天都能觅到食物。
饲养环境要求水质清洁,水温保持在17-18℃最佳,不能低于14℃,也不要超过22℃。每隔三五天更换20%的水,保持水质、硬度和酸碱度稳定。换水时要使用晾晒过的水,新旧水温差不超过2℃。
饲养缸应选择低矮型,水深15-30厘米。设置过滤系统时,水流应沿着缸壁或饰物缓缓流下,避免引起它们的不适。缸内可设置装饰物,如天然植物或人造假花木,但需固定以防打翻。缸内可以放置一些水面漂浮植物,增加观赏情趣。饲养缸应放置在阴凉处,避免强光直射,因为它们的眼睛和羽状鳃对光照敏感。
野生的六角恐龙多为浅灰色,个别有偏黑色的,身上斑纹较少。市场上常见的品种有白化六角恐龙,包括黄金六角、黄化六角、白化六角等。这些品种都是由白化基因转变而来,通过不同色素的缺失展现出独特的颜色和斑纹。
野生的六角恐龙是浅灰色,个别也曾发现过偏黑色的,身上斑纹很少。市场上常见的是白化的六角恐龙,也有白色或部分白化并带有色素沉着的个体。眼睛的颜色也由于变异而各不相同,有的会具有白化病所特有的红眼睛。
目前可以见到的白化六角恐龙品种有:黄金六角、黄化六角、白化六角等。这几个品种都是白化基因转变而来的。黄金六角是由于缺少黑色素,黄色和金色的基因便显现出来,使得它们的眼睛呈金色,斑纹也是金色,皮肤也泛着黄色,看上去特别好看;黄化六角也是由于缺少了黑色素细胞,同时金色素也缺失,而白化基因和黄色基因占了优势,导致它们皮肤呈黄白色,红色的眼睛;白化六角与黄化六角相似,它们也没有金色素,此种六角的头和身体遗传了黄色素,肚子是白色的,眼睛是红色的。白化六角和黄化六角区别就在颜色上,白化六角肚子是白色的,黄化六角全身黄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