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书籍设计只是在排版?这六位设计师如何让纸质书变“好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书籍设计只是在排版?这六位设计师如何让纸质书变“好看”?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3925869_611151

纸质书何以不可替代?来自六位设计师的回答。

受到互联网科技的冲击,纸质出版近年来总是被视为"夕阳产业"。然而,纸质出版物前进的步伐并未停滞,在一次次的创新中唱响属于自己的"日不落"。纸质书从承载文字的载体,到成为内容表达的一部分,设计何以赋予其不可替代性?一起来看看这六位设计师的回答。

周伟伟:打破束缚地呈现

模版是人们为了提升效率使用的工具,在书籍设计中,网格系统也是这样一个角色,为内文设计提供了科学的规范。然而,人类的创造力往往体现在打破这些"常规"中。周伟伟便是这样一位设计师。他参与设计的书籍主题跨度大、题材广泛,与之相应的是他变化多样的版式设计,每一次的创作他都能带来新的惊喜。

周伟伟
AGI、SGDA会员
设计总监、设计师
Tenmilliontimes工作室创始人

周伟伟是一位设计总监兼设计师,他是AGI和SGDA的会员,于2017年创立了设计工作室Tenmilliontimes。周伟伟主要从事书籍设计的工作,他曾多次在D&AD Awards、纽约ADC、GDC、中国最美的书等大赛中获奖。


《保罗·史密斯的骑行剪贴簿》 书籍设计©周伟伟

据奖项介绍,这本书记载了澳洲摇滚明星尼克·凯夫2014年北美巡演途中,在飞机上的呕吐袋写下的所思所想。作为一本集散文、诗歌、歌词等于一体的纸质书,周伟伟选择在设计上还原呕吐袋书写的视觉效果——他收录了尼克·凯夫书写的全部呕吐袋实拍照片,将整本书均裁切为锯齿状,形成了呕吐袋独有的锯齿边缘。



《呕吐袋之歌》 书籍设计©周伟伟

《古巴唐人》获得了2023年"中国·最美的书"奖项、2024纽约ADC金立方奖项。"中国·最美的书"奖项评语中记录道,周伟伟将这本书设计为一个档案夹——在档案夹中有一个装着一幅画和一页字母表的纸袋,同时附带了一个单独的相册,相册里装着的是所有中国人拿着他们祖先照片的图片。



《古巴唐人》 书籍设计©周伟伟

周伟伟:其实我对网格系统并不精通,也极少用到。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解决办法。我习惯先设定一个版心,然后在版心里按自己的感觉和方法去排版。我觉得只要版式最终呈现好看且有设计感就可以了。



《金陵市井图鉴》 书籍设计©周伟伟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书籍设计©周伟伟

邵年:理性与感性的交叠

书籍设计需要严谨客观的理性思考,也同样需要直觉与感性。许多规范与规律在理性中被界定,而许多灵感与创意需要在感性中被激发。设计师邵年在他的书籍设计作品中屡屡将理性与感性交叠,为文字的表达构建了一个个更大的想象空间。

邵年
平面设计师
工作室XYZ Lab创始人之一
weibo:@邵年_

邵年是一名现居上海的平面设计师,也是设计工作室 XYZ Lab的创始人之一,2024年成立了公共劳动工作室。他目前主要从事书籍、品牌、展览等设计项目。在书籍设计方面,邵年除了为主流出版社提供设计外,还会联合艺术家、独立出版机构推出自出版作品。

Design360°
刊物设计总监©邵年
图片来源:BranD (受访设计师邵年提供)

他的设计作品《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获得2023上海书籍设计艺术展的书籍设计优秀奖、第七届单向书店文学奖年度书籍设计奖。单向街书店文学奖的评语中写道:"这本书在封面上压凹的文字和书脊的纱布为读者和书脊建立了触摸关系,以感觉为手段转译书中观念"。

《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
书籍设计©邵年
图片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文宾和他的朋友》
书籍设计©邵年,宛青
图片来源:XYZ Lab工作室公众号

邵年:挖掘理性(认知)并相信感性(感知)。理性可以习得,而感性需要保护。

《怪诞》
刊物设计©邵年,宛青
图片来源:XYZ Lab工作室公众号


Rouge LAB 视觉设计©邵年

樊响:触及读者多重感官

优秀的纸质书设计往往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良好体验——翻开书册犹如展开一幅蒙古草原的画卷,听到骏马奔腾而过的声音,感受到零下四十摄氏度的凛冽寒风。这本《-40℃》是摄影师阿音在-40℃的雪域高原上拍摄的影像集,由设计师樊响设计,并获得了2021年"中国·最美的书"奖项。

樊响
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weibo:@凡响制书_樊响

樊响是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他的作品曾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美国印刷大奖班尼奖、纽约ADC等奖项和机构的认可。



《摩登时代》复古日历书 书籍设计©樊响

"中国·最美的书"奖项评委认为,《-40℃》这本书巧妙地利用了对开页的宽度,使宏大场面得到极大的发挥,令人震撼,同时不失对局部细节处理的关注,使阅读引人入胜。在文字设计部分,评委点出,这本书蒙文的使用突出了地域特色,也强化了民族属性,配上黑白图片使整本书风格简明硬朗,"犹如-40℃辽阔草原上的蒙古骏马"。

《-40℃》
书籍设计©樊响
图片来源:奖项公众号@最美的书评委会

《相与抽象》是樊响设计的另一本关于马的摄影集,收录了摄影师李刚的作品。这本书于2020年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奖项。同样是黑白影像集,在这本书中,樊响选择使用明亮色块为书籍增添亮点。奖项评语中写道:"印有沉着的抽象黑色图像与荧光色文字和荧光色环边书口、书脊形成统一的基调,一明一暗相得益彰,极富现代感"。

《相与抽象》
书籍设计©樊响
图片来源:樊响微博@凡响制书_樊响

樊响:好的阅读体验是综合的。书不只是纸张堆叠的物质载体,通过读者的翻阅,会形成精神交互的立体空间,从而触发读书人的"五感"。开本大小、装帧形式、版面布局、文本编排、图形绘制、色彩运用、纸张选择、工艺呈现、信息梳理等,都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读者的感受,设计师需要周全细致地平衡好这些因素。

《惊蛰——乡土之后》
书籍设计©樊响
图片来源:樊响微博@凡响制书_樊响

何翩翩&麦石:自然而然生成的惊喜

"自然而然"是创作过程中一种奇妙的"心流"体验,一方面是对方法和结果不做预设地自由想象,另一方面,对于推广展示作品的设计师而言,也是对于展示作品内容本身的一种尊重。正如何翩翩与麦石在他们的工作室网页中写道的:"如何在推广和展示作品时不违背其最初的意图似乎是一个僵局。为了尝试解决这一矛盾,在我们的设计实践中,我们仔细分析作品,保留必须的元素,摒弃不必展露的部分,并避免过度阐释。"

何翩翩&麦石
何翩翩与麦石跨学科设计工作室
ins:@infoandupdates

何翩翩和麦石分别于2018年和2012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并在2015年联合创立了设计工作室Studio Pianpian He & Max Harvey(何翩翩与麦石跨学科设计工作室)。麦石曾任教于波士顿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和湖南大学设计学院。目前,麦石担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何翩翩成为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客座教师。

《水象》第四期
刊物设计©何翩翩,麦石
图片来源:公众号@BWJ水象

自工作室建立以来,他们主要集中在文化领域,从事书籍设计、展览设计、网站设计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与艺术家、出版人以及文化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为《水象》第三期、第四期,广东时代美术馆《格物致知》展览,假杂志与214合作书籍《假寐的狗》等进行过设计。

《格物致知》展览
视觉设计©何翩翩,麦石
图片来源:何翩翩与麦石跨学科设计工作室网站

何翩翩&麦石:我们并不会刻意地去克制自己的设计,或在一开始就没有预设这次设计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认为设计应该是根据内容自然而然形成的,或许可以说我们就没有固定的风格。

《圆缺俱乐部》展览
视觉设计©何翩翩,麦石
图片来源:何翩翩与麦石跨学科设计工作室网站

尹琳琳:回归书籍的书卷气

采用特殊的油墨和印刷方式让书籍翻动时有特殊的气味,将护封、封面和内页想象成皮肤、骨骼和肌肉组织;用特殊的版式多视角展现汉服的穿着步骤……作为一名书籍设计师,尹琳琳总是用她对书本内容细腻的感知和独到的创意诠释纸质出版的魅力。

尹琳琳
化学工业出版社设计部主任
书籍设计师
weibo:@尹_琳琳YLL

尹琳琳是一位中国书籍设计师,她担任化学工业出版社设计部主任。她的书籍设计作品横跨文学、民俗、设计、工业等领域。她曾经获得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金奖、铜奖,世界最美的书、中国最美的书、D&AD奖、ADC金立方奖等奖项。


《看戏》 书籍设计©尹琳琳

《千古霓裳:汉服穿着文化》获得了2023年"中国·最美的书"奖项,并于2024年获得"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英国D&AD黄铅笔奖。"世界最美的书"奖项评语中写道:"这本书几乎囊括了对中国书籍设计的所有期待"。据"中国·最美的书"奖项介绍,该书采取了多种现代的工艺技术,却无不彰显中国式古典美学。

《千古霓裳:汉服穿着文化》
书籍设计©尹琳琳
图片来源:尹琳琳微博@尹_琳琳YLL

除此之外,她设计的《浮生六记》于2021年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奖项,并获得2022年亚洲最具影响力奖金奖。《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骨科小手术》分别在2020年、2019年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奖项。尹琳琳致力于通过设计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桥梁,在纸张上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焕发新生。


《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 书籍设计©尹琳琳

尹琳琳:软件只是工具,流行风格与思维不一定适用于具体的项目。重观念、重内容是书籍设计的根本。书有不可替代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场景,设计从对书籍所承载内容的认知与深度思考开始,又回归到书籍的书卷气中去。

《骨科小手术》
书籍设计©尹琳琳
图片来源:尹琳琳微博@尹_琳琳YLL

王左左:更好传播内容观点

在如今的海量书籍中,一本书的封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读者拿起翻阅的意愿。而出色的书籍封面设计不仅能够在视觉上吸引眼球,更能在内容上巧妙地呼应并有效地表达书籍内容的观点。

王左左
书籍设计师

王左左是一名书籍设计师,他的作品包含《城市的语言》《B代表包豪斯》等书籍,曾获得第十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社科类的优秀奖。在这两本书的设计中,他不仅利用简洁的字母展开引人注目的设计,更是巧妙地将书名融入设计的封面图像中。

《B代表包豪斯》
书籍设计©王左左
图片来源:亚马逊

王左左:设计本身还是要以书的内容为基础,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内容可以更好地传播,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不能形式大于内容。

《城市的语言》
书籍设计©王左左
图片来源:搜狐网

部分资讯及图片节选自BranDNo.73《版式超能力》
BranD No.73《版式超能力》©BranD
编辑 |木耶子
图片及资讯| (上下滑动文字查看详情)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源自BranD各大奖项官网设计师社交媒体平台
及网络共享资源(详见图片注释)
奖项官网:①世界最美的书官网②中国最美的书官网
③中国香港印制大奖官网④GDC奖项官网
⑤D&AD奖项官网⑥ADC奖项官网
设计师媒体平台:
①尹琳琳微博@尹_琳琳YLL
②樊响微博@凡响制书_樊响
③Tenmilliontimes工作室官网:
https://tenmilliontimes.com/
④XYZ Lab工作室公众号@XYZLab
⑤何翩翩与麦石跨学科设计工作室官网:
https://www.infoandupdates.com/information
媒体报道:
①搜狐网《书评|<城市的语言>:如何定义一座城?》2020.9.1
②三联生活周刊《<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
从已逝的原始部落发现现在》(安妮)2022.8.30
③单向街书店《如果没有书,
这个世界一定会更糟糕》2022.4.13
④BJW水象《BWJ水象第四期「自然而然续」发布,
再探讨当代人与自然之关系》2022.11.7
⑤最美的书评委会《2021年度“最美的书” | -40℃》2022.5.6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