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宋代穿衣戴帽,真有这么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宋代穿衣戴帽,真有这么潮?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796000

一部热播古装剧《清明上河图密码》,让一幅宋代生活画卷在观众面前铺陈。除了精彩的剧情,各种服饰也引起了观众热议,在宋代,人们穿衣戴帽真有这么潮?记者专访了服饰史学家、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黄强,解读真实的宋代服饰。

展脚幞头不能随意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特点,包括服饰,宋代人的服饰以幞头为特色。尤其是展脚幞头,帽子两边伸出一尺长的展脚,想不注意都不行,太引人注目。”黄强介绍,《清明上河图密码》中的赵不尤、顾震、万福、甘亮、狄伦等人物,个个戴幞头,只是幞头的形状各异。

幞头的适用性广泛,皇帝、王公贵族、官员、平民百姓,都戴幞头。在宋代,幞头既是官服,也是一般服饰。

剧中,赵不尤戴垂脚幞头,顾震、万福戴交脚幞头,甘亮、狄伦戴展脚幞头。这些幞头在宋代确实存在,但是戴哪种幞头有讲究。

展脚(直脚)幞头是官员上朝所戴。宋代初期,展脚幞头左右平直展开还不十分长,到了中期以后,两脚伸展加长,有一尺长,目的是避免官员们交头接耳,影响朝堂秩序。日常生活中,官员们不戴展脚幞头。官吏戴圆顶软脚幞头,仪卫戴黑漆圆顶无脚幞头……就幞头脚的长短来看,大体上是尊贵者的幞头脚较长,品秩低者、士庶者幞头脚略短。

“剧中大理寺、开封府官吏到虹桥办案,甘亮、狄伦都戴着展脚幞头出场,那就不对了。一则开封府右军巡判甘亮,大理寺司直狄伦,官品都不高,也没什么机会上朝议论,轮不上戴展脚幞头;二则幞头是与公服、常服配套的首服,展脚幞头更是上朝议事的首服,到案发现场调查,不会戴。”黄强说。

章七娘戴鎏金团冠不合适

剧中,章七娘的鎏金团冠特别耀眼。宋代女子流行戴花冠,发髻花样也很多,还会在发髻上插金、银、珠、玉等制作的簪、钗、步摇、梳篦等首饰。

黄强介绍,宋代女子戴的冠有白角冠、珠冠、团冠、高冠、莲花冠、花冠等。

白角冠尺寸较大,有长至三尺的,有与肩同宽的。宋皇祐年间,规定冠广不得过一尺,高不过四寸。珠冠是将珠宝缀于冠上,或缀于簪、钗、花钿之间。最为名贵的是凤冠,多为皇后、贵妃、嫔妃、公主使用,是宋代最高级别的礼冠。而命妇使用的凤冠,只是借用“凤冠”之名,并非皇室人员使用的凤冠。宋代女性使用最多的是花冠。

“章七娘本是烟花女子,以她的身份,只能戴珠冠、高冠或花冠。”黄强表示,让章七娘戴鎏金团冠,抬高了她的身份。“古代服饰是有等级规定的,穿什么衣戴什么冠,必须与身份符合。随意拔高,服饰等级升级就坏了制度,属于僭越。”

河南出土的宋代厨娘画像砖,其中一位厨娘戴高冠,着窄袖上襦,下系裙。另一位厨娘戴高冠,胸腹部裹围裙,臂间有臂褠。“说明民间戴高冠很普遍,远不如凤冠、团冠讲究,因为代表的身份不一样。”黄强说。

宋代女子骑驴衍生出旋裙

《清明上河图密码》第二集中,水匪找到赵无尤家,让赵无尤之妻温悦为他们办事。赵无尤让温悦买一匹马赶紧走,如果在真实的宋代,这事儿不太可能发生,因为马太贵了。“北宋养马的成本很高,一匹马是5000贯,比一套房还高。普通百姓是用不起马的。赵家积攒了800贯,估计买不起。”

和骑马相比,北宋更倾向于用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绘制了20多匹马,驴子画了40多头。宋代,官员出行用轿子,文人、普通人出行用驴,尤其是妇女远行,用驴最经济、最方便。运输也用驴子,《清明上河图》中绘制了驴队运送木炭进城的场面。

骑驴还演绎出一种服饰新品种——旋裙。

“宋代贵族、大户人家女性出门坐轿、坐车,服饰穿戴较多,层层叠叠,百姓人家女子不用轿子,又雇不了跟班丫鬟,外出往往只能一人。跑远路自然不方便,这时多半租用驴子。原有的袍子、裙子遮挡严实,骑行也不方便。于是宋代女性将裙子前后开胯,这样就方便骑驴了。”因为方便,旋裙迅速遍及民间,随后士大夫家庭也开始穿着。黄强介绍,到了宋理宗时期,宫中嫔妃也穿上了前后相掩的旋裙,裙摆下长及地,称为“赶上裙”。

剧中温悦的着装以外穿背子,内着齐胸襦裙为主。背子是宋代指妇女常服,形制为对襟、直领,两腋开衩,下长过膝。“宋代服饰总体是收敛、保守、素雅,但是北宋初期沿袭唐代风俗,服饰也有艳色,也有类似唐代的开放服饰,衣衫轻薄透视,‘轻衫罩体香罗碧’‘峭窄罗衫称玉肌’,因此女子背子里面着齐胸襦裙也很正常。”黄强说。

本文原文来自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