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康德提出的“三大批判”
一文读懂康德提出的“三大批判”
康德的“三大批判”是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部著作分别探讨了认识、道德和审美三个领域的问题,构成了康德哲学体系的基石。
一、《纯粹理性批判》
核心内容:探讨人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以及知识的来源、范围和界限。
主要观点:
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
他强调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切经验。
康德提出“知性为自然立法”的论断,认为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这一观点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相似之处。
他认为对自在之物的认识不是人有限的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的,因此理论理性低于实践理性,科学知识应该让位给宗教信仰。
二、《实践理性批判》
核心内容:回答伦理学的问题,即“我们应该怎样做?”。
主要观点:
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范畴律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s)”,即“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制订法律的原则。”
他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康德强调人的主观性、人格和道德在认识中的地位,认为要真正做到有道德,就必须假定上帝的存在。
三、《判断力批判》
核心内容:讨论天才、艺术和审美意象等问题,以及审美趣味和美的本质。
主要观点:
康德认为美在于形式,美排斥一切实际利益或目的。
他强调美是杂多的统一,是和谐的表现,为后世从不同方向理解和发挥留下了巨大的余地。
《判断力批判》继续关于认识的道德基础的论述,是康德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最后归宿。
综上所述,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其哲学体系的基石,它们分别探讨了认识、道德和审美三个领域的问题,为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