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袋验货指南:睡袋检测项目及检验标准详解
睡袋验货指南:睡袋检测项目及检验标准详解
在户外露营活动中,睡袋是保持体温、确保良好休息的关键装备。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睡袋产品,如何进行专业的验货和选购?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睡袋的分类、检验标准以及具体的技术指标,帮助您挑选到最适合的户外睡袋。
睡袋的分类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种睡袋类型:长方形(也称信封型)、木乃伊型以及混合型。
长方形睡袋:主要适用于夏季旅行,因其空间宽敞、舒适度高而受到青睐。但与木乃伊型相比,其保暖性能较差,同等温度级别的长方形睡袋通常更重。
木乃伊型睡袋:在户外运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虽然这种睡袋限制了使用者的翻身自由,特别是对于身材高大的人来说可能不太舒适,但其卓越的保暖性能和轻便的体积使其成为大多数户外爱好者的首选。
混合型睡袋(半长方形):介于木乃伊型和长方形之间,提供了更好的折中方案。它比木乃伊型更宽敞,同时又比长方形睡袋更紧凑,兼具舒适性和保暖性。
睡袋的检验标准
睡袋最重要的指标是温标,也称为舒适低温。舒适低温是指外界气温降低到某一温度时,大多数人使用该睡袋感到舒适,如果温度再降低,就会感觉寒冷。舒适低温在睡袋上有两种标识方法:
- 标识一个绝对温度,比如-10度,表明该睡袋的舒适低温是-10度。
- 标明温度范围,从红色过渡到绿色或蓝色,比如红色从5度开始,到0度时过渡为淡绿色,在-5度时过渡为深绿色。这种温度表示的意义是:5度偏暖,0度适宜,-5度时感觉很寒冷,这个睡袋的舒适低温是0度。
需要说明的是,舒适低温仅仅是一个相对概念。由于睡袋产品没有行业协会和行业标准,一些大的品牌商和研究机构根据实验室试验和野外经验,对自己的产品标定舒适低温。这个温度只具有参考意义,会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睡袋:
- 填充物的种类、质地和重量
- 内外料的质地
- 功能设计
- 包装和辅配件
填充物
睡袋填充物主要有两种:羽绒和化纤棉,此外还有单层的抓绒睡袋。
- 羽绒:羽绒又分为鸭绒和鹅绒,同等条件下鹅绒的保暖程度稍高于鸭绒。羽绒主要有三个性能指标:
- 填充重量:比如400克鹅绒睡袋,1100克鸭绒睡袋,这个重量不是指睡袋重量,而是指填充羽绒的净重量。
- 含绒量:羽绒是由羽片和绒组成的,羽片有支撑作用,保暖主要来自细绒。含绒量用百分比表示,如80绒表示100重量单位中绒的含量是80单位。鸭绒一般最高含绒量在85到90,鹅绒的含绒量可达90到95。
- 绒的膨胀度:膨胀度(Fill power)是指一盎司羽绒在68.4克压力下有多少立方英寸,羽绒的膨胀度越高,绒的保暖性能越好。一般国产鸭绒的膨胀度在450左右,国产鹅绒的膨胀度从450到600。美国进口的安第斯山地鹅绒含绒量可达95左右,膨胀度最高达到700到800。
市场上有时会发现特别便宜的羽绒制品,比如100元一件羽绒服,150元一条的鸭绒睡袋,这样的产品一般不可选。因为羽绒还有两个一般人无法现场检验的指标:耗氧指数和清洁度。羽绒需要经过多道专业清洗去脂程序,有些小商贩把初级的羽绒稍加清洗后就做成成品,这些制品根本无法使用,简单的鉴别方法是用木棍敲击成品,会有粉尘漏出,闻一闻会有异味,如果清洗,水中有臭味。羽绒本身是高品质的产品,希望大家选购真正的好产品。
化纤棉:化纤棉的种类很多,质量参差。最普通的喷胶棉,到四孔棉,七孔棉,3M棉,POLARGUARD 3D/HV棉等。填充密度用每米方克重表示,如260克/米方,320克/米方。对比羽绒和化纤棉两种填充物,羽绒保暖程度更高,在同等保暖程度下重量可以实现最轻;化纤棉保暖程度相对低,包装体积大,可压缩性差;羽绒贵,化纤棉便宜;羽绒潮湿会丧失几乎全部的保暖能力,而且不易干,所以严酷登山环境下往往使用有放水透气性能的材料做羽绒睡袋的外料,化纤棉有一定的拒水性能,湿后保持一定的保暖性能,而且晾干速度快;羽绒制品的使用寿命很长,良好保养可使用10多年,而化纤棉睡袋的寿命不过3、4年。
抓绒睡袋:使用抓绒(fleece)缝制而成,可以单独作为夏季睡袋或卫生睡袋。也可以配合其它睡袋在冬季使用,以增强保暖效果。根据时间经验,一个-3度的睡袋,加抓绒睡袋后保暖效果可达-10度左右。
普通棉睡袋使用涤纶或尼龙材料,涤纶尼龙布又有密度和质地的差异,这里不再细说。羽绒睡袋对内外材料的要求很高,是少要保证230T以上密度的尼龙材料才保证防绒。很多国产尼龙布密度不够,不能防绒,生产商采用加涂层的办法防绒,这是很不科学的做法。因为羽绒睡袋的内外料需要有良好的透气性,否则散发的湿气会聚集在睡袋里面,使羽绒的保暖性大大降低。高织纯棉或涤棉也能防绒,但重量大,压缩性差,一般不使用于高端睡袋。
拉链
为了解决拉链咬布的情况,有些睡袋在设计上又增加了防夹处理,如采用带防夹衬条的拉链或在睡袋的拉链两侧经过处理,防止夹面料。早期的睡袋通常为单头拉链,只能自上而下的开启,自下而上的关闭,这样一来不方便,二来不能调节睡袋下部开口,从而调节温度。后来的睡袋多采用双头拉链,使拉链从上下两个方向都可以拉动。
睡袋的加工方式
目前睡袋的加工方式可以分为:单层式(如:一针扎透式)、双层式、叠瓦式三种。
一针扎透式:是加工工艺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加工的时候,把里料、填充料、外料叠加在一起,然后把三层缝合在一起。用这种工艺加工的睡袋的针眼是穿透三层的,所以称为一针扎透式。这种加工工艺的最大弊端是,棉的均匀度不好,缝合线部分的填充料都比较薄,针眼部位很容易透风,所以这种工艺多用于加工一些档次比较低,或在室内使用的睡袋。
双层式: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一种加工工艺。加工的时候,把里料和一层填充料缝合在一起,面料也和一层填充料缝合在一起。然后把两层的缝合线错开叠加在一起。这种工艺不是很简单,但睡袋保暖性较好,也不会因为缝合的针眼而透风。
叠瓦式:是加工工艺最复杂的一种,在加工的时候,填充料梳理好后,被裁成规定的小块,小块的一端和里料缝合在一起另一端和面料缝合在一起。这种工艺有更好的保暖、透气效果和强度,但加工成本要比双层式高很多,多在一些高档睡袋上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