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胃痞病调理全攻略:从穴位按摩到饮食运动,全方位改善脾胃不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胃痞病调理全攻略:从穴位按摩到饮食运动,全方位改善脾胃不适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349560

胃痞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痞满、胀闷不舒等症状。其发病原因多样,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胃痞病的成因及多种调理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胃痞病的成因

中医认为,胃痞病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所致。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超出脾胃正常的运化能力,就会损伤脾胃。脾胃主运化水谷,脾胃功能失常后,水谷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停滞于胃脘部,进而导致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司,最终形成胃痞。此外,暴饮暴食还可能导致食积化热,或滋生痰湿,进一步加重脾胃的负担,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引发胃痞不适。

穴位按摩缓解胃痞

大吃大喝后出现胃痞,可以通过按摩以下穴位来缓解:

  • 中脘穴:位于肚脐上4寸,是胃之募穴,按摩此穴可直接作用于胃部,促进胃的蠕动和消化。
  •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是胃经的合穴,按揉足三里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
  •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为心包经络穴,按摩它可以和胃降逆、理气止痛。

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力度,一般顺时针按揉效果较好。按摩时可配合深呼吸,以增强按摩的效果。

饮食调理建议

在饮食方面,应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做到少食多餐。可适量食用山药、薏米、芡实等健脾益胃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煮粥或炖汤食用。同时,要少吃生冷、油腻、辛辣食物。生冷食物易伤脾胃阳气,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辛辣食物则会刺激胃黏膜,损伤胃气,从而加重胃痞的症状。

中药茶饮推荐

可选用陈皮、山楂、麦芽适量泡水代茶饮。陈皮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能有效调节脾胃气机,缓解胃脘胀满不适。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善于消食化积,尤其对肉食积滞效果显著。麦芽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能消食和中、回乳消胀,对米、面、薯、芋等淀粉类食物积滞有良好的消化作用。将这三味药搭配在一起,共同发挥理气消食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因大吃大喝导致的胃痞不适。

艾灸治疗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对胃痞病有较好的疗效。可艾灸中脘、神阙(肚脐)、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等穴位。中脘穴是胃经经气输注之处,艾灸中脘能温阳健脾、促进胃的运化功能。神阙穴是人体生命之根蒂,艾灸神阙可培补元气、温阳散寒。脾俞穴是脾之背俞穴,艾灸脾俞能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从而达到行气消痞的目的。

推拿手法治疗

中医推拿手法通过特定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经络和穴位,可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胃肠动力,改善胃痞症状。专业中医师通过腹部推拿,如摩腹、揉腹等手法,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摩腹是用手掌在腹部做环形摩动,顺时针摩腹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逆时针摩腹则有健脾止泻的作用。揉腹可采用指揉或掌揉的方法,力度适中,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此外,还可配合推拿其他穴位,如足三里、内关等,以增强治疗效果。

运动建议

运动对缓解胃痞病有很大帮助。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减轻胃痞症状。比较合适的运动有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饭后半小时左右进行散步,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呼吸的配合,可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体质。八段锦是一种传统的健身功法,其动作舒展大方,具有调理脾胃、疏通经络的作用,坚持练习能有效改善胃痞病的症状。

情绪调节

情绪对胃痞病有较大影响。长期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肝木克脾土,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进而加重胃痞症状。因此,调节情绪非常重要。可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聊天等方式调节情绪。听轻松愉快的音乐能舒缓紧张的神经,放松心情。旅游可以让人接触大自然,开阔视野,缓解压力。与朋友聊天能倾诉内心的烦恼,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从而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胃痞病的康复。

本文内容参考自澎湃新闻,部分图片由AI生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