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箱梁与支座的连接系统及支座更换方法与流程
一种钢箱梁与支座的连接系统及支座更换方法与流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桥梁结构向大跨径发展。由于钢结构自重较轻、施工便捷,钢结构桥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现有钢箱梁与支座的连接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栓接方式施工困难,焊接方式则可能对钢箱梁造成机械损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提出了一种新的钢箱梁与支座的连接系统及支座更换方法。
本申请涉及桥梁,具体涉及一种钢箱梁与支座的连接系统及支座更换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桥梁结构向大跨径发展。由于钢结构自重较轻、施工便捷,钢结构桥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钢箱梁结构是常见的钢结构桥梁类型,其具有造型优美、节省造价的优点。钢箱梁一般由顶板、底板、腹板、横隔板及加劲肋等板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而成。由于钢箱梁是由板件焊接而成,板件(也就是钢板)一般都较薄(一般不大于32mm),因此,钢箱梁在承受集中力的部位,需要设置隔板或加劲肋。钢箱梁与桥墩的交界区域,一般需要设置支座,以保证钢箱梁以上的荷载能传递到桥墩,支座一般采用球钢支座或盆式橡胶支座。
2、相关技术中,钢箱梁与支座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栓接,用高强螺栓将支座上座板与钢箱梁底板连接,钢箱梁底板需开设螺栓孔,安装或更换支座时,工人需钻入钢箱梁内部施工;第二种为焊接,将支座上座板与钢箱梁底板直接焊接为一体,避免工人钻入钢箱梁内部施工。
3、但是,当采用栓接的形式进行连接时,工人需钻入钢箱梁内部施工,内部施工空间非常狭小,施工操作困难,且部分桥梁的支座处存在负反力,参见图1所示,部分钢箱梁桥的支座处存在负反力,需要在钢箱梁的内部灌注混凝土以压重,而灌注混凝土的区域刚好位于支座上方,栓接方式难以适用;当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时,由于支座为易磨损部件,因此每隔一定年限需要对支座进行更换或者维修,但是支座与钢箱梁焊接为一体后,因此更换支座需要将支座与钢箱梁切割开,不仅施工操作困难,而且对钢箱梁本身也会造成机械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箱梁与支座的连接系统及支座更换方法,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栓接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钢箱梁与支座,不便于后续更换支座甚至可能对钢箱梁造成机械损伤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箱梁与支座的连接系统,其包括:钢箱梁;垫块,所述垫块固定于所述钢箱梁;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垫块;支座,所述支座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有上座板,所述上座板与所述支撑板通过螺栓连接。
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座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于所述上座板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连接座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垫块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尺寸。
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座靠近所述垫块一侧的端面与所述钢箱梁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连接座的侧面及与该侧面位于同侧的所述垫块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d2,所述d2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d1的长度。
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垫块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支撑板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尺寸。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箱梁具有底板,所述底板具有板料安装区,所述垫块固定于所述板料安装区,且所述板料安装区还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垫块安装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及所述上座板的周侧均预开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螺栓孔。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具有第一定位面,所述上座板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具有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面对齐。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垫块具有空腔,且所述垫块的外周开设有灌浆孔。
1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所述的连接系统的支座更换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支撑板与上座板之间的螺栓拆除,并解除支座与桥墩之间的连接;将钢箱梁顶起一定高度,并将旧的支座抽出;将新的支座置于预设位置后,进而放下钢箱梁,用螺栓将支撑板及新的支座的上座板连接,完成支座的更换。
11、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新的支座置于预设位置后,包括:将新的支座顶推至支撑板及桥墩之间,使上座板的第二定位面与支撑板的第一定位面对齐。
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13、通过将钢箱梁与垫块固定,且垫块通过固定于垫块上的支撑板与支座的上座板螺栓连接,使得后面需要更换支座时,可以直接在钢箱梁的外面进行更换,且尽可能的避免了对钢箱梁造成损害,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采用栓接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钢箱梁与支座,不便于后续更换支座甚至可能对钢箱梁造成机械损伤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箱梁与支座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箱梁与支座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箱梁与支座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箱梁与支座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箱梁与支座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箱梁与支座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箱梁与支座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箱梁与支座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连接系统的支座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座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新的支座(4)置于预设位置后,包括:
技术研发人员:郑亚鹏,胡秋贵,邹敏勇,张州,陈宇,高宝峰,徐伟,程子涵,汪小朋,贾双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5
本文原文来自xji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