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万人空巷”的典故与正确含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万人空巷”的典故与正确含义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deibaike.com/shenghuochangshi/8ML66VpLmo.html

“万人空巷”这个成语经常被误解为街道空无一人,实际上它的本意是形容人们倾城而出的盛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的典故和正确含义。

“万人空巷”的最早出处来自于宋朝苏轼的《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天台柱子为谁香,倦听空阶点夜凉。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由苏轼的诗句可以看出“万人空巷”的意思是,杭州城的人们为了看钱塘江大潮,大家都穿的争奇斗艳,倾城而出,城里显得空空荡荡的,没有人迹。这里有一个知识点,就是对“巷”字的争议,在现代汉语中,“巷”指的是“较窄的街道”,但“巷”字的古义里有“住宅”的含义,“万人空巷”这个成语里的“巷”字就有“住宅”的古义,意思是大家都走出了家门,使住宅里空无一人,才形成“空巷”的局面,而不是大家从小巷子里走进家门,致使街巷空无一人。这里的误解是:走出了家门还是走进了家门。显然“万人空巷”的意思是倾城而出,而不是把自己关在家里。

清朝的吴研人写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也提到过“万人空巷”,他是这样写的“此时路旁看的,几于万人空巷,大马路虽宽,却也几乎有人满之患”。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万人空巷”的意思是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住宅都空了。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轰动一时的情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